春夏秋冬,冬去春来。一转眼,我的“Weekly Document”活动已持续进行到第150周了。 整整三周年矣! 三年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一路走来,有风雨,但更多的是快乐。
话说这是Web3.0时代。 这个时代的互联网营销的时髦词是“互动的狂欢”。 我绝对不是什么网络营销的先知,但我本能地感知道大家讨厌各种形式的官方广告,而更乐意接受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和您在用心地交流与分享。
显然,这种坚持会引来各种议论的声音,有正面的,有负面的。 显然,这不可能是100%地被给予正面评价的事情,更何况这个世界也几乎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被100%地得到正面评价。 但可以肯定的是,正面的声音占了绝大多数。
“是什么样的信念能让你坚持这么久? ” 这是一再被问到的问题,我需要正面的回答这个问题。 原因其实很简单:我相信量变会带来质变,我喜欢看到自己的努力带来事物发展的正面的变化。 写3篇文章不能让力科的文章容易被搜索到,写30篇就很容易被搜索到了,写300篇就会使力科的文章无处不在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呢。 从3篇到300篇的过程会形成一个热爱分享的理念的群体部落,他们会帮助转发转贴一些他们喜欢的文章。
当我给出上面这样回答的时候,我知道这不是很多朋友期待的答案。 我知道大家更想问的是:你只是在打一份工,这样长期利用周末时间做这件事情对你个人能有什么意义呢? 力科会为这个给你单独付薪酬吗? 你周末难道不需要陪家人吗? 或者说,你这样的付出值得吗? …… 对此,我一直有一个朴素的解释,这个解释我曾在公司内部同事中表达过多次,好象之前在每周邮件中也曾公开表达过。 我觉得,在我们都很年轻的时候,如果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可以用来展示出自己的最大潜能,那么就尽力地看一下自己的潜能到底有多大就好了。 既然现在在这个职位上,既然年轻,我们为什么不尽力去做到最好呢? 要么离开这个岗位,要么做到最好。 想好了离开就迅速地离开,但在这个岗位做就尽可能做好,否则,在这个岗位上的青春时光也浪费了,自己也没有得到锻炼。白白浪费时间,不如充分利用时间,看自己能做到什么样的极致,何乐而不为呢? 这是我对自己的工作狂的特点遭到嘲笑的自我安慰。
很多朋友关心我这样付出是否会影响到个人的健康。坦白地说,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 但我的解释也同样的朴素,因为我是一个农民,我从小看到我农民乡亲的艰辛远远远远超过了我现在的艰辛,但他们很多都很健康长寿。 而就体力的艰辛而言,我现在的艰辛还远远远远不如我在中学时代的暑假作为一个少年农民在田间劳作的艰辛的十分之一。 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宠惯自己呢? 关于健康,我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吃得好,睡得好。 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这很重要!! 如果再加上适当的锻炼就基本上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了。我现在缺少的是适当的锻炼这一条,因为周末确实总是有很忙的工作事务。
我在离开上家公司的时候,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找我例行谈话,问我为什么离职,我回答说,“我清晰地看到了我未来五年的人生抛物线的顶点,这种感觉让我很难受,我必须选择离开。” 看不到自己努力会给公司和个人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正面的改变,因此就需要重新选择。 但其实,这样的思想是非常地年少轻狂,因为,抛物线的顶点是无法在五年前就能清晰地看到的,人生未来的走向也未必是过度频繁的选择就一定会更好,有时侯,也许"Stay Focus" 会更好。 但,人生总面临选择。
我刚重新阅读过去三年来的朋友们的回信,有些邮件读起来不禁令我捧腹大笑,有些邮件读起来令我感动而动容。 此刻的我思绪万千,不禁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在这个时刻,作为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我在反思思考这样具体的事情的意义,对于雇佣我的公司的意义,对于我个人的意义,对于读者的意义。 在这样的三周年的节点,我在面临的选择是继续这样每周和大家的分享和互动,还是该停止这个行为了。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选择。 思考纠结再三,我决定继续这样的坚持。 因为,我深知,这是一个“互动的狂欢”的时代。 顺应时的潮流,我应该继续这样的形式和大家保持交流。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仍然需要强调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三年前第一次邮件中向大家表达的,也是每次邮件的最后例行提示中表达的: 我深知,现在是一个海量信息的时代。如果您有兴趣阅读我们的每封邮件,我们甚感喜悦。 如果您因为工作繁忙无暇对示波器技术细节关注过多,我们也甚表理解。 如果您的邮箱每天都处于爆炸状态,而且您根本不关注示波器的话题,请您回复邮件给我说明,我将不再给您发送这类邮件。如果您每周收到不止一封相同的邮件,请告知我。 在这三周年的时刻,我再次恳请、呼吁:如果您不望收到这样的邮件,请务必毫不犹豫地告知我。 我们以一种互相乐意接受的方式保持这种交流,这才是真正快乐的事情。
在这样的三周年的时刻,我猜想很多朋友期待的是我充满煽情的文字来庆祝这个活动的三周年。 可能是近期太匆忙的缘故,现在还真达不到煽情的状态呵,不过,我有一个更能煽情的朋友,且称他为煽情哥吧。他在两周前给我发来的邮件还是比较煽情的。 在此特与大家分享如下:
不知不觉力科的期刊已经到了148期,回过头来看看,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每周一次的邮件交流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我不太喜欢称赞别人,但是你的坚持还是让我敬佩,‘you do a great jobs’。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我坚持个人的不断学习的探究,受益群为小众,你坚持的技术和理念的推广,受益群为大众。
回顾一般国内工程师的职业历程,可能是因为大多从事产品应用和二次开发的缘故。愿意在技术细节深究,知其然而止其所以然的人真的不多。可能受限于领域,平台,资源诸多原因。正是基于此,大家其实参阅和学习的技术类Paper太少了。都不愿意像个苦行僧一样花去太多的时间去寻求答案。其实绝大部分的问题都是技术基础和理念的问题。原因就是资料读得少了,很多自己可以找到答案的东西都希望很快从专家那里快速获得,没有一个自己分析和转化的过程,没有这样一个需求真理的过程,永远变成不了自己的东西。正如进进你文章中说的,仪器是帮助工程师快速,准确的发现,定位问题的辅助工具。关键在于工程师对于自己的系统,自己的硬件到底了不了解,了解有多深。当然,这个范畴太大了,已经超出了力科仪器的本身。 本来还想交流一些串扰方面的问题的,今天你应该比较忙,就先不打扰了。明天再提吧。还有就是你的节日快到了,提前祝你“儿童节快乐”!”
如此真诚的心和心的交流,实在是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快慰人生的事情啊! 这也是我乐意顶着种种压力来坚持这个活动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吧。
用户277216 2011-6-22 23:41
用户1696769 2011-6-22 11:41
xucun915_925777961 2011-6-21 15:03
ash_riple_768180695 2011-6-19 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