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布局很重要<?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电容问题:PCB布局的时候给去耦电容留下空间(一般原则是:芯片在顶层;去耦电容在底层)。BGA封装的FPGA去耦电容无法靠近,我的原则是:在电源出入口,布电容阵列。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如图,在1.2V电源出入BGA口处布置去耦电容阵列(顶层和底层各5个)
时钟线走线:在布局时,要特殊考虑时钟的走线要求,我的原则是:时钟尽量靠近器件,顶层包地走线,晶体下铺铜;辅助时钟线或一些距离无法设计很近的时钟线,我在电源层切割,带状线,并包地。
时钟是整个高速系统的心脏。最容易受干扰,同时也是干扰源。走带状线、尽量靠近映像平面、包地,我想会有效降隔离,防止相互干扰。
l 20H原则和3W原则:20H原则:电源层要比地层小20H,降低耦合;为了防止串扰(即能量从一条线耦合到另一条线上)要遵循3W原则布线:二平行走线之间的距离间隔必须不小于单一走线宽度的3倍。
如图:时钟晶体下有铺铜,并且走线包地。平行走线间距遵循3W原则。
l 分层:PCB分层总的原则是信号线一定有存在相邻完整的印象回流平面,不可存在地环路,关键信号要保护性走线。
我这次布线是6层板:信号、地、信号、电源、地、信号
其中切割电源层,保留2个完整地层。
l 过孔:高速信号线和时钟线,尽量不要用过孔。上窜下跳线式的走线方式更是要避免,一般高速线要走内层。在布线的前就要计划好那个层走高速线。这次我用底层和内层走高速信号。差分过孔也要成对。
l 阻抗匹配:复杂公式我也弄不太明白,通俗点说,阻抗就是控制进入器件的能量。其主要和传输线本身的特性有关。阻抗匹配主要出现在外接端口中,这次有差分信号匹配阻抗为100欧姆。而在电路内部阻抗感觉上可以不与考虑。主要看的是芯片文档要求不要求,这个目前也不知道对不对,暂且这么做。
l 接地:对于仪器来说,接地简直就是门科学。如果你想做一个可靠的设备,接地是各种因素中的重中之重。
模拟地数字地问题:共地,跨数字模拟地走线问题。但这次考虑的问题很少。
孤岛地:以前我喜欢在顶层和底层大面积铺铜。大面积铺铜在高速信号中确实能减小干扰。但一定要注意孤岛地的问题,在信号中不要有小面积的孤岛地存在。这样反到引起干扰。
l 电源层切割:在可能的情况下,分割区域间距要大些。防止电压干扰。这次无法遵循这个原则,BGA封装太小,分割线只能做成10mil的。也只能这样了。
l 电容:
旁路电容:提高配电的质量、产生一个交流分路消除无意能量、滤波、主要在电源入口使用,最好要大一点,10uf-470uf范围内。
去耦电容:消除噪声对芯片的影响,对高频信号原则上每个电源接口都应该有去耦电容。去耦电容布置市,主要原则是使其环路面积尽可能的小。并且,不要拉长引线,应该直接‘打孔入地’。这样效果才好。
储能电容:补偿电流用。一般在电源接口出。感觉没用到过,而且和旁路电容有点像,一般我设计电源进入时要有一个大值电解电容,应该可以归结为储能电容。
用户440085 2014-4-2 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