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CES 2014系列报导(一):后智能型手机时代的新宠儿:穿戴式科技装置

2014-2-10 16:36 1007 10 10 分类: 消费电子

回顾甫落幕的CES 2014,不可否认地,穿戴式科技(wearable technology)装置绝对是今年展场中镁光灯最关注的焦点,各家大厂无不全力推广包含智能型手环、手表以及眼镜等穿戴式科技装置。功能上,穿戴式应用或许不如以往智能型手机、电视般总是强调软、硬件的创新,而是透过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举凡医疗保健与健身市场来创造契机。有趣的是,自2013年开始发迹的穿戴式科技,仅仅花费一年的时间,就成功挤身为年度大展的主角。辅佐市调公司IMS Research的调查资料也可证实,2011年全球穿戴式装置市场约有20亿美元的营收,预计到2016年的销售总额可达60亿美元;IMS Research亦表示(见下图),2011年约有1,400万台穿戴式装置上市,预计到了2016年,穿戴式装置的出货量将高达1.71亿台,整体市场发展规模不容小觑。

 

wearabletechhmarket.jpg

 

综观穿戴式科技的应用不难发现其功能皆着墨在无线传输Bluetooth、数据处理与精密的感应侦测技术等,套用在实际应用面向上则发展出可收集、记录、管理乃至于传送使用者的呼吸、心跳、脉搏、体温以及血压等重要生理数据至手机或云端系统。由此可见,Bluetooth技术(尤其是低功耗的Bluetooth 4.0)在此扮演着非常关键性的角色,其拥有低耗电量特性,可长时间以最低耗电模式来记录持续性的数据,顺理成章成为穿戴式科技首选的最佳无线传输技术。为了确保Bluetooth技术的传输质量,相关的认证测试过程也成为各厂商关注的焦点,而百佳泰的Bluetooth4.0认证测试(Bluetooth Qualification Testing Facility,BQTF)服务正好提供厂商最完整的认证测试执行、装置兼容性验证、问题侦错以及咨询服务。

 

随着智能型手机市场发展至一个饱和的阶段,相关链接装置与应用也一并受惠,由此而生的穿戴式装置毋须太尖端的产制技术与成本花费,它所向往的是更符合人体工学的使用情境与需求。在今年CES 2014即明显地看到穿戴式装置持续发光发热,包含Sony、LG到知名运动品牌Nike、Adidas皆争相推出拥有独自特色的穿戴式科技,为这场科技飨宴激起更多的火花。

 

2014-2-10 下午 03-41-00.jpg

 

由Sony Mobile所发表的穿戴式装置Smart Band是透过橡胶材质打造,经由Bluetooth技术可进一步与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中的应用程序作配对,接着就可以当作心跳率测量器、计步器以及运动里程纪录等工具使用。如上图所示,手环内嵌一个可拆卸式的传感器,使用者可以将其随身携带于口袋或包包里,传感器依旧可以继续纪录与侦测活动。另外,Smart Band没有内建显示屏幕,此时与智能型手机的协同运作就显得极为重要,不论是用户收到电话、讯息等通知,或是聆听音乐时,都可以透过Smart Band来提醒并控制手机,相当于智能型手机的贴身助手一样。

 

2014-2-10 下午 03-41-39.jpg

 

LG发表的 Lifeband Touch也是透过Bluetooth技术来与智能型手机连结。藉由触控式OLED屏幕,用户可以随时掌握目前的时间、心跳率以及相关运动追踪记录。和SONY Smart Band一样,Lifeband Touch也可显示手机来电与进行音乐控制等功能。较突出的设计是,Lifeband Touch能搭配所属的心跳测量耳机Heart Rate Earphone,其运用了PerformTek 感应技术,能从耳朵内部撷取更精准的生理反应数据如心跳率、血流量和最大氧气摄取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达成更深层的生理监测。

 

2014-2-10 下午 03-42-39.jpg

 

在各大科技品牌瞄准现代人追求健康与运动管理的便利性,纷纷推出可实时监看运动状况的穿戴式装置,身为知名全球的运动品牌如Nike和Adidas当然也不惶多让地推出自家穿戴式科技产品。整体来说,其功能性定位较偏向健身监测系统;透过科学化的训练方式,让使用者更能规划适合自身条件的运动配速、训练方式以及锻炼策略等。值得注意的是,未来运动品牌的服饰也将内嵌相关的感应侦测装置化身为智能纺织品(smart textiles),让更精密的生理探测范围能包覆全身,再让数据传送至配戴在手腕上的装置,用户更能完整掌握实时的生理与运动状况。

 

面对全球终将引爆的穿戴式科技装置市场商机;百佳泰早在2013年底就对市售几款智能手表进行详尽的测试评比(详情请见手腕上的新宠儿:Smart Watch智能手表测试报告)。穿戴式科技的应用范围不仅广泛更亟需积极的测试验证过程,才能确保其软、硬件整合更为完善。不同以往科技装置的使用情境,各厂商必须思考如何将新型态的操作行为融入使用者经验;如同「赛博格」(cyborg)一般,穿戴式科技才能真正成为使用者身体的一部分。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10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