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电子DIY】徒手做一个自动抽水机

2025-2-9 01:46 42 0 分类: MCU/ 嵌入式

基于 STM32F103V8T6 的智能水处理装置设计

摘要 : 
本文基于 STM32F103V8T6 微控制器,设计并实现了一款智能水处理装置。该装置集多种传感器与电源管理模块于一体,具有精准采集与智能控制的功能。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电压、储水瓶深度、雷达信号与红外数据,实现对电源状态的分层指示、水位的有效监控与调整以及基于人体接近的手动检测智能抽水。此外,电源管理模块保证了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极大保护了内部元器件,使其具备便捷实用、稳定可靠的优异性能。

1.硬件设计
STM32F103V8T6 微控制器作为核心,其内部高性能的内核能够高效处理各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电池电压(锂电池)连接合适的电源管理模块LM1117后可输出稳定的 3.3V 和 5V 直流电。雷达传感器(HLK-LD2401雷达传感器)等对 3.3V 电平敏感的传感器,由 3.3V 供电电源引脚接入。而 LED 状态指示灯等发光元件和微控制器本身的工作电源直接使用 5V 供电,确保其亮度与工作稳定。电机控制部分,使用电池的原始输出直接供电,通过微控制器的 IO 口控制 NPN (8050) 三极管的基极,实现对电机电源的通断控制,如低电平有效或高电平有效的开关模式。



2.工作原理
(1)开机监测 按下电源键,STM32F103V8T6 被唤醒启动。其内置的 ADC 模块开始采集电池电压采样点的信号。采样点通过合适的分压电阻网络(如两个电阻串联后,取中间点接入 ADC 引脚),将电池电压转化为适合 ADC 量程(0V-3.3V 或 0V-5V,依据 ADC 参考电压设置)的电压。 当采集到的电池电压 ADC 值经过微控制器内部计算(如将 ADC 值映射为实际电压值,通过线性公式 V_battery=ADC_value*V_ref/(max_ADC) 或其他算法),处于设定的正常范围(如假设锂电池额定电压 4.2V 时,正常工作区间在 3.7V~4.1V 之间),就控制绿色 LED 亮起。如果电压低于该范围的下限,如低于 3.7V,则启用红色 LED,警示电池电量不足,需要尽快充电或更换电池。

(2)储水瓶水位调控 储水瓶深度传感器(如浮球式传感器或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将水位信息转换为电流或电压信号。例如,超声波液位传感器通过发射与接收超声波的时间差计算水位高度。这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以是 4mA~20mA 电流信号,或者 0V~5V 电压信号。 STM32F103V8T6 接收该信号后,利用内部的 ADC 进行量化处理。假设正常水位对应电压范围是 1.5V~3V,通过编程设定阈值,当水位处于该区间,绿色 LED 点亮,表明储水正常。一旦监测到水位电压低于 1V,对应水位低于储水瓶容量的 1/3,红色 LED 点亮,向用户示警加水。当水位被重新加至储水瓶顶端,传感器检测到水位达到一格(假设对应最高水位设定值),则发送信号到微控制器,微控制器通过三极管切断电机供电,禁止抽水,防止水溢出。
(3)人体接近与手动检测抽水 当通过雷达传感器检测到 3m 以内有物体(例如人的移动或停留),其内部的微波或超声波信号反射回传感器,触发传感器内部信号处理单元产生检测信号。信号通过信号引脚传输到 STM32F103V8T6 的中断引脚或 I/O 引脚。一旦检测到信号,微控制器立刻打开驱动红外模块的三极管,使红外模块得电工作。 红外传感器(如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PIR 或反射式红外传感器)开始工作,其作用是检测出水口附近是否有手靠近。当手伸到出水口附近,红外传感器接收到手的红外信号后,产生电位变化信号。假设传感器输出为低电平有效信号,则微控制器检测到低电平后,通过控制电机驱动三极管的导通,使电机得电工作,开始抽水。当手离开出水口,红外传感器信号消失,电机停止工作。
3.电源管理与保护
电源模块是整个系统稳定运行的能源枢纽。锂电池供电经过稳压芯片(如 3.3V 使用 AMS1117-3.3,5V 也使用 1117 调压模块)后,输出稳定的电压。这些电源除了供应给各模块之外,还需要考虑过流、过压等异常情况的保护。例如,在电机供电回路中,加入保险丝或电子保护电路(如热插拔控制器),在电流超过安全值时切断电机供电,避免电机烧毁。同时,电源路径与其他敏感电路(如 ADC 输入路径)间采取去耦电容等措施,减少电源波动对传感器精度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4.系统总体功能描述
该智能水处理装置开机后,首先是电源状态指示,通过绿红 LED 亮起表明电池电量正常或异常;接着,自动监测储水瓶水位,并通过绿红 LED 亮不同颜色指示水位高低情况,当水位高时可自动停抽;当有人接近设备 3m 范围时,设备自动开启红外模块,等待手靠近,一旦检测到手伸入出水口,电机立即启动抽水。以上功能的完美协作,使得装置在多种情况下都能稳定、精准地运行,实现便捷的智能控制与人性化的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 STM32F103V8T6 数据手册.
  •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教程.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0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