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内高科技企业选领导者,用人才测评判断人才会靠谱?
为什么我要起一个这么奇怪的话题?其实这是我之前困惑的事,进一些知名的高科技企业总能遇到HR关卡 —— 人才测评,让填一个问卷,HR用计算机的结论看看我是否适岗。
在我刚毕业时,在我单纯只做技术工作时,那东西测出来的结果,看起来好像还是那么回事儿,确实结果还可以。但随着我渐渐发展到公司管理层,工作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和事要平衡,还要承担和发愁部门KPI指标之后,遇到的人才测评结果却总会“爆表”、“异常”、“看不懂”,有的公司通过猎头找到的我,但最后面试官会认为,我是在故意乱填(甚至有的公司夸张到,以为我是同行派来捣乱的)。
后来实在是太好奇这个事了!因为它真的是让我错过了进名企的好机会,有一次虽然面试都到了最后一关完成,在跟各部门领导开茶话会了,但依旧因为人才测评不对劲,那位管入职的领导冲进来质问我,为什么我的思考那项完全不像技术人?现场瞬间鸦雀无声(本来人们是来跟我认脸熟的)。
到底是计算机的算法有问题?还是我自己发展起来的路径有问题?
刚好有幸在我们公司的一个海外研发项目中,接触并学习了组织测量模型的设计原理,还考了个国际测评分析师的证。
于是谜底解开!
原来人才测评工具在设计时都有一个应用范围,不同的应用有对应的不同的算法和指标。但中国国内这方面的市场不太规范,HR也不具备模型的鉴别能力,他们在采购时只能看第三方服务过的企业logo(很多是假的)来判断模型是否专业。而且国内人才测评模型“套壳”的现象非常多,其模型主要来源于两个门类,好点儿的是国外专利到期的医学应用模型、心理学开源模型(用于测量心理有障碍的人群),差点儿的干脆就是类似于FBTI这类娱乐型模型改的(FBTI被美国学术界称为上世纪的骗局)。
我用了我们国际项目中的海外模型测了一下我自己,嗯!真像我的风格:技术型+策略型,本性还有点儿内向,还测出在项目中有53%的负压力(焦虑来源),来源是因为缺乏必要的支持(确实我英语不太好,数据基础也有点儿跟不上)。
总结:国内有的人才测评是用在医学上,测量精神和心理问题的。
写出来可能会被怼,但我只希望高科技企业理智点儿判断你们要的复合型人才,因为技术人员发展到管理层,那些业绩非常好的人,真的会有更契合实际的商业视角与思维,因为他们懂技术能看得更远更实用。
--------
本文由 姚晶磊(我) 原创,并仅在EET发布,另:
做了跨界内容的微信公众号【牛言喵语】,推动跨界思维与职场经验,欢迎关注!
作者: 牛言喵语,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4150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自做自受 2024-11-20 09:24
如今看来,就是人类可做的事少了,而要做事的人多了,不再是一桌饭菜添人添双筷子了,而是僧多粥少了。
所以,用人才评测不在于靠不靠谱,旨在加大加重用人关卡,毕竟人类处于人多事少的时代。
开发工匠 2024-11-19 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