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DeepSeek非常热门,市场热度甚至超过2023年的GPT,因为它由中国研发,不受互联网“墙”的限制就能使用。国内多数普通人应该都听说过GPT,但有不少人可能还没用过。
上周参与一个在线话题活动,参加的多是科技类公司的产品经理,主题是“机器人+AI”用于老龄化产品的可行性。我在活动上提了些我的观点,我认为当前的AI技术虽然看起来聪明,但要应用于适老化机器人,会有挺大风险。后来被主持人调侃为“思想有待进步”。其实我也知道,AI和机器人在非常热门的宣传阶段,你要“胆敢”说技术还不成熟、有风险,就会被一些人说思想落后。
说起我对AI的了解,我在2017年参与过当时公司的AI研究课题,因为那年微软研究院发布了第六代“小冰”,官宣说可以做评论员、客服、主持人,我们当时研究的是它的商用潜力、可投资价值。在2022年我还在前一家上市公司管过AI项目的研发工作,主要工作是非量化结构的建模和算法。2023年在当前团队对GPT进行了逻辑测试,包括商业应用的可行性、资本价值研究。2024年团队有了海外AI方向的人加入,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应用场景、硬件设备和应用。
那么AI能应用在养老风口吗?答案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关键看产品要什么样的定位。其实自动化设备由来已久,应用模糊数学的自动洗衣机都出来几十年了,但是要用于照顾失能人类的医学设备,安全性、可靠性应该是第一要素(而不只是什么新材料、科技感、可回收利用等等)。除此之外,产品设计者必须懂老年人的生活习性、失能失智行为、生理衰退时的脑部问题等等。当前流行的AI虽说回答问题比较像人,但它其实没有“人的属性”,只有语法上像真人的语气。怎么说呢?如果你跟他对话,让他跟着你的逻辑复述,它几下就能跑偏!那么老年人会说着说着跳了话题,AI能跟上么?会有误解么?肯定会!
基于上述安全性、可靠性的基本要素,养老机器人的重点肯定是在于精密而稳妥的机械结构,加上比较可控的对话内容,而不在于AI创新对话的方向,当前流行的AI那种灵活多变的“语言组合”肯定是不行的。就说老年人挺容易被不良的、自己不知道的信息带偏,爱轻信胡说八道的短视频!如果单单让AI预报天气、说说好听的话、每天问声好,问题不大。要验证这个问题也挺简单,你可以给AI描述一个看起来不像骗局的骗局场景(比方说某个重大工程怎么怎么赚钱),它会给你回答一套挺好看的建议,老人年能盲信么?
最近刚好有朋友公司在招“高级机器人安全产品经理”,于是要了详细的JD过来,虽说那家不是养老方向的机器人公司,但也挺值得研究与学习一下。
--------
本文仅在EET分享,由微信公众号【牛言喵语】主笔人:姚晶磊(原创),
公众号【牛言喵语】,旨在推动跨界思维与职场经验,欢迎关注!
作者: 牛言喵语,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4150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