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为谋
程晓华
2013-4-16
记得是2005年的时候,我刚从IBM下来做培训、咨询一年后,有广州的咨询公司跟我合作推广我的唯一课程《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因为我之前帮他们讲过内训课,所以他们对于公开课的推广感到很有信心,只是提出一个要求,说程老师您看您的课程名字是否可以改成“零库存管理”?我说为什么要改?他们说您那个课程名字是不是有点不够响亮啊?现在流行“零库存”啊。我说我自己都没见过什么叫零库存,况且所谓零库存也不是人人可以玩的,我怎么好意思去告诉别人“零库存”怎么做?但库存控制却是人人可以做的,而且是必须要做的。
无独有偶,昨天也是跟广州的一家咨询公司老总吃饭,他看了我的书《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出了第三版,就说我是“大师级”人物,尤其是供应链与库存控制这块。但他同时又讲,他们公司主要是以搞lean(精益生产)咨询为主,但不可避免地要与一些供应链管理问题打交道,所以他们计划把我强势推荐给客户,但必须以“精益供应链管理专家”或者“精益库存控制专家”的名义。我说为什么非得挂个“精益”不可?他说,程老师,落伍了不是,现在流行“精益生产”啊!一提到“精益”二字,老板们就高兴啊!他还说您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干了18年之久,出身名企,又出了书,如果再加上一个合适的包装,那还了得?!
我说问题是我不懂什么是“精益”呢。
他说怎么可能?您帮客户搞及时交付、降低库存、减少呆滞,那不就是lean吗?!
我说您要这么说,那么其实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在搞lean,所谓“精益”,无非就是精益求精、持续提高之类的意思,我们的古人在几千年前就知道这个东西了,这有什么可流行的?Nothing new(没有什么新鲜的)嘛!
他说,错,错,程老师,您不是也发明了一个“TIM-全面库存管理”吗?意思差不多啊。
我说是的,但那不是发明,更不是概念炒作,那只是我自己总结的一套库存控制方法论,目前在帮很多客户搞这个东西,10个流程,12张表,如此而已,也没有什么新鲜的,更谈不上“流行”呢。
他说程老师,您这个人很倔强呢。
我说您才知道啊?咱山东人不倔的很少。
他说您看这样行不行,只要您同意在您的供应链管理与库存控制前面,我给您加个“精益”的标签,我可以跟您签个合同,保证您讲不完的课,做不完的项目,您自己都不需要开公司了。
我说我不懂“精益”,您干嘛非要勉强呢?
他说其实您不是不懂,只是没有一个好的包装,即使麦肯锡、波士顿不也在卖概念吗?
我说尽管我前前后后加起来在咨询界也就是5年的时间,其他时间都是在工厂里做供应链管理,但我感觉,尤其是这次我自己做咨询接触了这么多我自己的客户,我感觉,现在中国的企业家们为什么既不相信“洋咨询”,也不相信“土咨询”了?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本来就已经很可怜了,结果呢,大家还都拿着个什么“流行”、“新概念”去蒙他们,他们已经怕了,我们干嘛还要继续去做这些缺德的事情呢?
他又说,那您自己这个公司很难做大,您至少是不懂的包装自己。我说,我之所以离开工厂做库存控制方面的咨询就是看到国内很多企业做的太可惜了,研发投入很大,产品也不错,市场很好,为什么不赚钱呢?我只是想在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的同时,让自己多了解一些行业,见识一些新的东西,同时持续提高自己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如此而已。
他说看来咱们道不同啊。
我说是的, 这正是我想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作者程晓华先生,《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第一、二、三版)、《CMO-首席物料官》著作者;《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首席讲师 ,“TIM-全面库存管理”首席咨询师;中物联专家委员;混迹制造业15年,咨询业5年,个人网址 www.chengito.com
用户1012514 2015-1-16 16:56
用户1012514 2015-1-16 16:48
用户923873 2015-1-15 11:33
用户1615527 2015-1-14 20:11
用户923873 2015-1-12 11:47
用户3809340 2015-1-12 09:09
走出刀叉阴影去发扬千年筷子的美好体验,确实是比较有深度的眼光,邯郸学刀叉的事情也确实是个主流、被多数表面设计者们乐此不疲,却不知道学不好的根源在哪里。不过,筷子既然有千年,它不仅在手机相关的体验上,在更多生活方面的体验上,其实也远没有被发掘得怎样,否则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近代的落后、又为什么人们会去学刀叉呢、既然刀叉是那么地不好用!所以,关键还是要学会从深度一些的层次,人类的共性、诸多背景科学,直接落实到工业实践上的办法,去找路超越,而现代科技确实(似乎)给人提供了这种方便。真的有这个方便么?不容易,但确实在那里,看您的了!
用户923873 2015-1-10 12:40
用户923873 2015-1-10 12:31
用户923873 2015-1-10 12:16
用户3809340 2015-1-9 08:50
“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在如今技术世界里,就有2个完全相反的理解和做法。一个是我只有单一的表面技术或跟随拷贝的本事,你来啥我照抄啥,只有这一路,那么这个路就极为被动无趣。但是如果这个一路是内在的、原理性的,例如总是从手握感方面改进的可实现工艺上做,那么就不论你来什么样形状和功能的手机竞争,我都有我的强点亮点超越其上。这个“一路”就是要善于从表面现象上升为某一个《原理》并且有办法落实在设计中并且这个设计是要满足比较未来的正常大众的合理需求的、能够体验到明显的好甚至出彩的。你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