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你没法回避预测

2011-10-17 16:12 3780 9 26 分类: 采购与分销

 

一个公司投巨资建成的新厂房终于投产了。几个月内,产量以50%的速度逐月飙升。来势太猛,供应商措手不及,短料、断料,疲于奔命。该公司与供应商设立寄售库存。在产能飙升之前,这些料号都已备在寄售仓库里。现在屡屡短缺,生产工程师们大为光火:我们的产能是调高了,但寄售库存的再订货点两三个星期前就提高了,你们怎么现在还是没法把货补齐?

其实工程师们不清楚的是寄售库存水位设得再高,也最多就撑那么几个星期,例如在这个案例中,再订货点一般为三到四个星期的用量,其中从总库补货的周期为一到两周,加上一到两周的安全库存。但是,供应商总库的补货周期动辄为6到8个星期,客户用量大增,总库手头的货用完了,等着补货的时候,客户的寄售仓库就动辄断料了。更麻烦的是,客户还在继续飙升用量,给供应商的预测却远远滞后,供应商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供应商的供应链专员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她列出用量高的几十个料号,逐一跟客户确定预测。这些料号主要是用于生产设备维修(MRO),客户也没经验,双方就一起计算:有多少台设备,每台设备用几个,多久得换,换下来的是否可以修理后重用等。其实都是些简单的加减乘除,但挺麻烦。客户的工程师们不耐烦了,说别的供应商都没这些,为什么你们就这么烦?我们不计算预测了,就用我们的再订货点作为月度预测吧。但是,客户的再订货点也是一堆垃圾数据,有些料号的用量都翻了两三倍了,再订货点还是没有更新。不得已,供应商就只能承担更多的风险,在客户有限的历史用量上加上一定的安全系数,作为生产预测。

这样,大多料号的短料问题就解决了。客户的采购、工程师们很少再收到供应商询问预测的电话,认为这下问题可解决了。但是,几周过去了,两个料号又上了断料黑名单。原来由于生产工序调整,这两个料号的用量翻倍,供应商又不知道,只是在以前用量的基础上加了40%左右的富裕系数,手头的料一用完,一堆设备停工待料,客户下至采购员,上至工厂总工,都急得跳脚,逼着供应商的规划总监来登门解释。总监去了(已经是三个月里的第二次),赔罪认错,又承诺增加库存十万美金,但是核心问题还是没解决:如何能尽早得知客户的预测呢?

相信很多人有类似的经历。预测这一话题在供应链管理上不可回避。你可以建立JIT、寄售、让供应商在厂区周围囤积很多库存,但这些都离不开预测。一般情况下,没有预测,就沿用历史用量。但历史用量与预测相差甚远的情况下,这问题就来了。

关于预测,有三点值得注意:

其一,所有的预测都是错的,但预测要比不预测强。因为预测很难做准,有些人怕出错,就迟迟不肯拿出个数字来,结果大家就一天天拖下去,直到有一天客户的订单来了,却发现客户第二天就要现货。供应链管理的一大挑战就是敦促内、外客户及早提供预测。客户身处供应链的需求端,往往最了解需求,他们不能拿个数字出来,在沙子上划道线,立个杆子,谁能?预测其实也是情景分析,就如二战中美军的一个将军,他要求参谋部预测几十天外的天气,这在当时无异于投硬币。但通过预测不同的情况,却能制定相应的对策,增加了胜算。

其二,协同预测。这不一定如CPFR那么正式,但概念差不多。一条供应链,供应商和客户都多少了解一点预测,采购、产品、销售、生产部门都可借助自己领域的知识帮助制定预测。客户端熟悉未来需求,供给端往往更了解历史用量。两端并举,往往能确定更合适的预测。但是,协同预测该由谁领头呢?消极的供应链管理往往坐在办公室等预测,等着电话铃响或者Email进来,他们也有足够的理由抱怨客户不及时给预测,供应中断活该,一幅受害者的样子,其实没解决什么问题,自然也就没什么建树。积极的供应链往往充当协调者的角色,他们主动出击,召集多方人员,一起制定预测。这看上去是在做别人的事,但其实也是在解决自己部门的问题。也是体现自己的领导力和贡献的地方。

其三,及时修正,循环预测。预测都是错的,但及时修正构成闭环,可以通过及时反馈的方式修正预测,增加预测的准确度。这就注定预测不是一锤子的买卖。上面案例中,客户的工程师不愿参与预测修正,嫌麻烦,把问题压给供应商,但并不意味问题没了。恰恰相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爆发时破坏更大。作为预测的整合点,供应链管理把预测提供给供应商,所以也应该定期来回顾预测,进行调整。注意这里的供应链管理包括规划。有些公司的供应链规划和执行分属不同部门,例如规划归生产计划、售后市场计划部,而执行归采购或生产,但定期回顾预测、逐渐逼近的方**都适用。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17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自做自受 2015-7-30 10:57

有道理。也现实。却难行。国人企业之特色——“老板”型。国人潜意识之理念——情理法而非法理情。所以标准化计划不仅仅没想到,更是做不到!
适者生存。

用户625037 2012-5-30 11:20

喜欢:所有的预测都是错的,但预测要比不预测强。

xyh45_431528256 2012-1-20 09:15

博主的很多观点都能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去思考

用户954968 2011-12-6 10:30

这个同企业本身的特性关系比较密切

用户1503192 2011-11-8 14:47

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类型的预测方式,所以对于供应链预测这个东东我建议根据企业本身、供应商水平、客户的要求制定符合自己的预测方式。

用户1093104 2011-11-2 11:52

预测工作必须常态化,定期化,无论淡季还是旺季。

用户874511 2011-10-26 15:32

一般都是按照销售订单、销售历史和增长率评估之类的做预判吧

ok-lee_280086119 2011-10-23 19:04

顶一个

用户1553028 2011-10-20 11:52

对一个公司来讲,预测的起始点在市场及销售。

zhoulin_429300892 2011-10-19 11:10

我們曾經就吃過buffer的虧。。。。。
相关推荐阅读
刘宝红 2016-06-18 07:35
前后驱动,中间控制:推荐刘宝红的新书《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
一口气读完了刘宝红先生的第二本专著,《三管齐下改善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的解决方案》,总共大约花了四五个小时的时间,总体感觉是四个字:共鸣!过瘾! 本书共分三部分,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前端...
刘宝红 2016-06-06 17:32
治大国若烹小鲜——供应链怕折腾
《道德经》上有这么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家就如炒小虾小鱼一样。小虾小鱼,要轻手轻脚地炒,要不都给炒碎了。国家虽大,其实也一样,经不住大折腾。顺其自然,改良的效果好过革命。 ...
刘宝红 2016-05-28 16:02
学历替代不了经历,经历也替代不了学历
在王建硕的网站上(www.wangjianshuo.com),看到GE总裁伊梅尔特的一句话: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经验。很有同感。 不管我们拿到多少学位,读过多少书,听过多少人的演讲,但看或听别人干...
刘宝红 2016-05-18 10:46
我,不是我们
一位首席采购官告诉我这么一个故事。他当年新到一个公司时,需要整体提升采购与供应链部门的水平,其中一项任务就是从外面招聘新鲜血液。该公司地处美国中部,属于那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虽说是该州的首...
刘宝红 2016-05-13 12:03
新书:《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
过去10年里,我几十次来往于北美和国内,深切感受到,企业成本压力大、库存水平高、投资回报低的问题非常普遍。这三大问题盘根错节,错综复杂,不管是几千亿的大公司,还是几千万的小公司,都欠缺系统的解决方...
刘宝红 2016-05-11 14:39
有计划地生活 – Life with a Plan
小时候看惯了漫画上帝国主义的大鼻子,认为那是美国人与我们的最大区别。等到来了美国,见得多了,发现老美的鼻子并不那么大(相反,有些欧洲人确实有一颗大鼻子)。区别呢多的是,我认为其一就是那个计划日程的...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17
9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