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下班,太太打电话,说家里没盐了,要顺路买些。有点沮丧,但命令难违,遂提前几分钟离开公司,直驱Safeway。适逢Safeway重组货架,不知盐放在什么地方了。连问几个人,都找不到。不得已一排排找过来,花了足有十分钟。然后再找洗手液和洗碗精,因为太太说这两样东西都没了,而且要专买能杀菌的,因为自从女儿连拉三个星期的肚子后,家里草木皆兵。这下更惨,发现自己如同进入迷宫:有三、四个货架摆有洗涤剂,有的是专给洗手间的,有的是专给洗地板的,有的给洗碗机用,就是找不到洗手的。来回折腾近二十分钟,最后终于在一个货车上找到,原来货架重组,洗手液还没有上架呢!好事还没完。等到付款时,才想起自己没带会员卡 –– 从来都是太太带。会员价两美元的东西,现在得付四美元。沮丧之余,遂扔下洗涤用品,只捡了几筒盐,怒气冲冲地回家了。
仔细想想,发现几个地方出了问题。其一是库存规划 – 家里没有系统的方法发现什么时候该买什么,这种临时买盐的事已经发生不止一次。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餐巾纸、洗衣机用的硬币等低值、低用量的物件。每次都是临时抱佛脚,因为没有系统的规划方式,直到快断货,没法系统地知道。这与生产企业中常出现的C类物件断货类似。C类物品是一个库存管理的术语,意即价值较低,用量较小,所以总的采购金额量不大。例如生产企业的包装纸箱一般都属C类库存。笔者的一个供应商就出现包装箱断货,结果好几批货迟到,原因是其没有系统的方法监视C类库存,而是依赖员工的感觉:觉得快用完了,就买一些。买多少,全靠感觉。这与家庭主妇买盐的方式何其相似!解决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建立一个“两桶系统”(Two Bin System):库存分两桶,一桶用完,马上采购,随时保持一桶是满的。这是用冗余的库存来保证供货率。家庭可采用类似的方式。例如洗衣、打电话用的硬币,一次换几十块钱的,一旦发现只剩十块,则安排到银行再换一些。买盐也可如此。
其二是有效信息流和信息系统。有时候太太也早就知道该买某些东西了,但只记在心里。到了超市,屡有遗忘,于是又出现上面的买盐情况。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下来不就得了!冰箱上贴些条子,一旦快出现断货,就在上面记一笔,下次上超市,带上条子就得了。对于公司来说,涉及的人多,信息传递极易走样,完整的文档系统有助于信息不走样。这也是为什么国际质量认证那么重视文档系统,因为它是信息的载体。每个企业都有三条流: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信息流是物资和资金流的保障。一旦信息流中断或者不准确,物资流和资金流必定大受影响。反映在企业的库存管理上,就是要有一整套的方法确保库存量信息准确,例如定期盘点(比较老,但仍管用)、库存纳入、输出登记、两筒系统(Two Bin System)等。整个流程应该有闭路(Closed Loop)检查功能,就如同会计登记的贷方与借方总得相等来确保信息准确。
临时买盐也反映出断货的高昂成本。一桶盐,0.47美元;开车专程去,多走1英里路,成本0.45美元(按照美国联邦内政部IRS确定的私车公用补贴计);花掉30分钟时间,成本25美元(假定笔者的人工成本50美元一小时,尽管太太老是质疑这个数据的准确性,说不工作的时候不值那么多钱 – 她讲的是机会成本,也没错,尽管她从没学过经济学);问商场人员指路、引路,3分钟,商场成本1.5美元(假定人工成本30美元一小时);付款处为会员卡争论、解释1分钟,商场成本0.5美元。总计:三筒盐的成本是28.86美元。单位成本:9.62美元一筒。这里有些成本还没计,例如极度沮丧,现在不常讲“感情损失费”嘛!情绪不好,路上容易出车祸,到家里发牢骚,都是成本。这也反映出保留一定冗余库存的合理性。当然,对于A类、B类高成本或容易过时的货品,就得严格按照物料供应计划 (MRP)来控制,此处不再赘述。
用户1688040 2013-10-9 16:51
用户1713560 2013-9-20 13:57
用户1706100 2013-9-9 17:42
用户1686817 2013-8-29 13:51
时间观念太强了,楼主
用户980283 2013-8-22 16:37
用户1152031 2013-8-22 16:12
用户1012514 2013-8-22 15:38
用户1482746 2013-8-22 11:22
生活工作分开,工作要做好,生活也要享受好,呵呵……
用户1231360 2013-8-22 11:01
用户835544 2013-8-22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