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存卯粮,未雨绸谋,事先规划,顾头也顾尾」才是永续之道。否则临渴掘井,捉襟见肘,那岂是远见! 苹果创办人贾伯斯,以他对未来的洞察力,使苹果能维持领先优势,以下书摘在于描述其掌握未来的若干过程。
贾伯斯对未来技术方向的嗅觉是天生的。这种洞悉未来的能力即为远见(visionary)。贾伯斯总是能比别人提前几年看到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又常常能准确抓住最好的时机一击制胜。
贾伯斯的远见体现在三个方面: 非常了解自己所关注的每一个技术领域的来龙去脉。 总是相信未来有无限可能,且清楚地知道大致的演进方向。 总是大胆地顺应潮流,推陈出新,无论这种更新是不是伤害眼前的利益。
有人说,苹果做得最漂亮的地方在于他们淘汰自己产品的速度。后来成为Palm公司CEO和Handspring公司创办人的杜宾斯基(Donna Dubinsky),当年在苹果负责印表机的经销。她回忆说:「当苹果準备把印表机的解析度从300dpi升级到1200dpi时,我曾建议贾伯斯:『我们应该先把旧的印表机降价,出清库存后,再开始销售新的印表机』。贾伯斯回答道:『不,我们马上就停止卖300dpi的印表机,因为使用者需要新的技术。』」
贾伯斯回归苹果后,当Macintosh还是苹果的主要业务时,他就利用苹果周年纪念的机会发信给全体员工:「已有的Mac电脑算不了什么,苹果今后推出的产品才能代表未来。」 果不其然,当苹果用iPod、iPhone和iPad等一系列重量级产品打乱旧世界的局面时,苹果自身的产品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到2011年,苹果60%以上销售额的产品,都是五年前根本不存在的产品。贾伯斯对未来的这种追逐,也许只能用「执着」来形容了。 当然,这种对未来的执着也在实践中付出代价。 首先是时机的把握。苹果当年推出Macintosh的时机就没有完全掌握好,后来史考利主推的牛顿PDA又一次为人做了嫁衣裳。
其次是更新一代的节奏。有时候,苹果为了尽快启用新技术,常常不顾一切地放弃对现有技术和既有用户的支援。 当年推出Macintosh时,苹果就大胆放弃了还是时代主流的五寸软式磁碟机,选用了三寸软式磁碟机。等到推出iMac时,苹果再次大胆决定,连软碟机也不要了,只為iMac配备光碟驱动器和网路介面——要知道,那时不少电脑还没有连上网路,软碟还是许多使用者最常用的媒介。2005年,贾伯斯毅然决定,新款iPod全面放弃苹果自己的资料传输介面Firewire,转而支援USB 2.0资料介面。最狠的是,2008年,无线网路刚受欢迎,苹果推出的MacBook Air笔记型电脑就直接放弃了有线网路介面,只内建无线网路。几乎是赶着用户投奔未来! 不过,对于策略家贾伯斯来说,这些大胆追寻未来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或许都算不了什么。当年,苹果的确在时机把握、技术过渡、相容性等问题上栽过跟头,但今天的世界已完全不同,技术演进愈来愈快,网际网路的发展也让作业系统之间、作业系统与应用程式之间的相容性问题不再像当年那样敏感。在网路时代,看得远、看得准,选定出手时机,远比稳妥、周全、细致更重要。
在贾伯斯的感染下,苹果员工真心认为自己的工作正在改变世界。苹果一位前副总裁说:「在贾伯斯的团队,员工工作起来还是非常开心的,不会因为贾伯斯是天才,就觉得自己的创造力受到压抑。贾伯斯在预测未来方面非常出色,通常领先所有人三年左右。虽然贾伯斯也不是一贯正确,但员工还是非常高兴能有人预见到未来产业趋势,他们为拥有一个对产业有如此深刻认识的领导者而骄傲。」
这种领先三五年的战略眼光,也意味着营收与成长。只要看一看过去几年,苹果、微软、Google和IBM股价走势的对照图就知道。微软和IBM这样的巨人也许可以平稳经营,但股价就只能静若止水。即便是不断推出新一代搜寻技术、Android手机作业系统和Chrome浏览器的Google,同期的股价增幅也远低于苹果。
永远领先同行三到五年,意味着苹果可以永远站在产业的最前头,坐享丰厚的利润。永不停息的自我超越,意味著苹果可以定义并「强迫」人们奔向未来。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做到这一点。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