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评论
axushilong 评论于 2025-2-12 09:31
视频的话,审核通过后的地址是:https://u.eet-china.com/video/3789
牛言喵语 评论于 2025-2-12 09:26
自做自受: 开篇说道家庭,如今感觉家这是个神秘话题,人类可控吗?
你父母加班吗?在单位?在家?你天天都能见到父母吗?每日见到父母的平均时长?
好奇,我觉得人出生到小 ...
其实科研人员的后代是怎么成长的、小时候到底在玩什么、看了什么书等等,在网上没有人分享过,甚至科研家庭后代培养对社会来说相对神秘。但我写出来是因为两个缘由:一是,我在职场中分享了二十多年我的童年体会,主要是我入职过的领导后代、客户后代来问起我的童年有什么样的条件,父母要求等等(几乎从我二十来岁开始,就遇到领导让我跟他家孩子当朋友的事),多数孩子现在大学毕业及工作了,我们还是在交流的朋友。另一方面是我的互联网社交从90年代末期至今都是持续着职场话题,我会分享我和中学同学的职业发展路径,因为科学院中学毕业的人,多数是读了理工科方向,其中读电子、电气、软件、信息化、化工、新材料方向的人尤其多。所以并不是普通家庭后天不能培养,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普通家庭比我们家在计划经济年代的条件好太多了!剩下的差距,其实就是如何培养,以及选对发展路径。
自做自受 评论于 2025-2-11 19:58
因为你的任职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降,如今说法,看来35岁是转折点,35+职位升,能力降,直到无法胜任。
职业生涯起兴衰止三十年,当止则止,否则被止。
自做自受 评论于 2025-2-11 19:20
开篇说道家庭,如今感觉家这是个神秘话题,人类可控吗?
你父母加班吗?在单位?在家?你天天都能见到父母吗?每日见到父母的平均时长?
好奇,我觉得人出生到小学毕业这段时间从父母言行得到的教育似乎是日后学校教育无可替代的?
7sms 评论于 2025-2-11 16:52
图片后面的缺失了
自做自受 评论于 2025-2-11 12:15
看官点赞,顺便说说。
多年前,想建议家人咨询一下当地的博物馆要不要?但因之前我的一台小型车钻床尝试问过,人家不要,所以放弃建议。
丙丁先生 评论于 2025-2-11 11:32
再好的大学,也需要靠自身的努力,将资源为我所用,才能发挥大学的作用
再差的大学,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收获很多资源为我所用.
事在人为,我也是专科,不放弃自己,终有收获。
自做自受 评论于 2025-2-10 23:18
小恶魔owo: 您这个问题非常好,一方面,对于我们来说,随着国家的政策落实,现在义务教育已经普及,起码在高中之前是没得选。这意味着人生第一个重大的选择在高中,有人选择 ...
是啊,所以个人好奇,感觉父母对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十八岁成本必放手。高中生年龄范围大致是15—17岁,所以高中具有“人生第一个重大的选择”的必要性,但不是充分性。即使你“没有继续读书”,日后工作完全有可能接触到电子,甚至成为终生职业。专业不对口是自然的。
企业拿学历作为一张入门证,我看就是当下企业人多事少,或者说过去做事过度了,产能过剩,裁员都忙不过来。可有那么多人待就业,就得找理由阻止。
看看,国家又再强调学习,那应届生是继续在校学?还是工作干中学?
《人民日报整版阐述: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
人民日报 臧安民 2025-02-10 07:08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8216583-500006084789
小恶魔owo 评论于 2025-2-10 21:16
牛言喵语: 你是没见过焊锡丝买1000卷的情况。其实跟本科或大专都没关系,技术好坏的核心是做事要精打细算,而不是放任粗放。 ...
您说的有道理,做项目的过程也是在培养精打细算的能力
牛言喵语 评论于 2025-2-10 20:47
你是没见过焊锡丝买1000卷的情况。其实跟本科或大专都没关系,技术好坏的核心是做事要精打细算,而不是放任粗放。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