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匈奴整合了高原,把东胡打进大兴安岭分成了两部分——鲜卑和乌桓。
2、匈奴被汉朝打残,南匈奴被同化,北匈奴逃往西方。
3、东胡部分的乌桓被曹操灭了,东胡的鲜卑部分填补了匈奴离开后高原的真空,重新整合了高原。
4、鲜卑不断南侵和汉化,从西而来的突厥逐渐填补了鲜卑南侵汉化后在高原留下的真空,值得一提的是,全盛时的突厥比全盛时的匈奴更强大,因为匈奴整合了东干草原,而突厥整合了东干草原和大部分西干草原。
5、突厥被唐朝打残,**厥被同化融合,西突厥逃往西方。值得一提的是,匈奴是以戈壁为界南北分裂,而突厥因为面积更大,所以是以阿尔泰山为界东西分裂,这也是东西干草原的界限。
之后的脉络,我感觉就乱了,大概是不是这样——
6、东胡又填补了突厥离开后高原的真空,其中东胡的一个分支——契丹,是融合了渔猎民族属性的游牧民族,重新统一了高原,与北宋对峙。
7、纯渔猎民族女真兴起,灭亡了契丹和北宋后建立金,与南宋对峙。这是第一次,一个纯渔猎民族参与中央之国最高权力的竞争。同时也因为女真金是渔猎民族,对高原游牧民族的控制力不足,所以在契丹西逃后,东胡的另一个分支——蒙古,填补了高原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契丹和乌桓兴起之地是同一个地方,蒙古和鲜卑兴起之地是一个地方,高原东部总是分成两个部分,各自在高原政权崩溃后捡漏。
8、蒙古在高原兴起,统一高原后灭了渔猎金、农耕宋,又进军西干草原甚至更远。第一次整合了游牧、渔猎、农耕三大板块,建立起有史以来最大的游牧帝国。同时,由于史无前例的成功,蒙古成为了高原战国时代的终结者,蒙古之后,再无新兴的民族名称,蒙古二字,也得以冠名这个高原——蒙古高原。
9、元灭明兴后,游牧的蒙古高原和农耕的明朝中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局面数百年,甚至至今也没有改变。
10、没想到渔猎民族女真再次兴起,整合了游牧的蒙古高原和农耕的中原大地,第二次整合了游牧、农耕、渔猎三大板块。由于融合了游牧、农耕、渔猎三大民族的优势,所以政权十分稳固和长久。
以上是我自己的理解。但也有很多问题——
回鹘、柔然、丁零人都是一些什么人?
契丹、蒙古与东胡有无直接的继承关系?
契丹如何定性?算游牧民族?还是带渔猎属性的游牧名族?
回鹘就是今天的***,和突厥是什么关系?
相比之下,还是高原东部比高原西部牛鼻。
统一高原的大帝国,鲜卑、契丹、蒙古都是从高原东部崛起,往西打。
高原西部唯一一次崛起,还是黄白混血的突厥,在系干草原崛起,往东打。
色楞格河流域位于高原中间,除了匈奴之外,再没崛起过别的大一统高原民族。果然是金角银边啊。
coyoo 2014-1-9 11:32
这里有个“首度效应”因素,关中还是华北为帝国首都,往往对应高原东西有强盛游牧政权。 高原上,蒙古最强,契丹次之,第三鲜卑,第四匈奴,第五突厥。大清站在高端,俄罗斯更强。 鲜卑后有柔然、突厥、回鹘、嘎纳斯、契丹、女真、蒙古。 突厥不太强大,他们强盛时没能占有耕地,可能仅仅到处游牧,也没能控制呼伦贝尔。 游牧、渔猎、农耕三大板块分别对应草原,森林与成片耕地。后者主体为中原和费尔干那;前两家在中原影响下,仅剩三大语族:高原西部的突厥、东部的蒙古、森林部落的通古斯,形成大分裂与部落杂居状况,而最终统一高原大多为北京对应的高原东部部落,以蒙古语族为主。 契丹人为蒙古语族,当代中亚多为突厥语族。突厥人当代强盛,与强势同化费尔干那有关。
coyoo 2014-1-9 11:29
coyoo 2014-1-8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