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核"的仪器仪表系统
请看下面一个普通配置的单片机项目,首先假设条件是输入 1 个开关信号,输入 5 个传感器信号,输出 4 个继电器.
由于继电器需要连接 15 米外的设备,需要使用单股导线为: 120米,如果选择铜芯单股塑料线,
▲ PANDA WIRE 熊猫电线 一般用途单芯硬铜导体无护套电缆 1.5平方100米 60227 IEC 01(BV)(绿色) ¥ 145.00
▲ PANDA WIRE 熊猫电线 一般用途单芯硬铜导体无护套电缆 2.5平方100米 60227 IEC 01(BV)(绿色) ¥235.00
可以立即得到 120 米导线开支就在 1.2*145=174 元(1.5mm/mm),甚至 1.2*235=282 元(2.5mm/mm).
而传感器呢?如果是直接连接,中间没有变送器或补偿导线,则长度一般就是推荐几米之内,再远就会有误差增大,数据错误的麻烦了.
这种传统结构,还让这些导线的架设或敷设带来额外开支,例如使用保护钢管敷设,钢管就有开支.如此等等,内行人是很清楚的.
参考一些电子产品的做法,是否可以大幅度减少这种开支呢? 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本文需要谈谈的"多核"仪表仪器系统.
多核,就是使用多个单片机来构造一套仪表.这和常用的智能手机一样,双核手机,四核手机,不断升级.
利用小导线代替粗导线,可以省钱,利用少数量代替多数量,也可以省钱,利用无线代替有线,更加可以省钱.----- 这些道理,是很容易明白的.
接下来要考虑的是:这种替代的代价问题,技术问题,如果代价太高,或者技术太难,就不容易被大众接受.
下面介绍一个既省钱而又不难实现的实际例子,使用 2 个单片机来构成一套仪表系统.
图示系统使用二只单片机,分别同时处理各自的任务,这一点上说,它把一只单片机分时工作模式变成了二只单片机同时工作的模式,毫无疑问,系统运行处理速度明显是会得到提高.
这种结构,后级单片机不再需要带有测量功能,没有 AD 转换的要求.降低了选择条件和成本. 前级多一只单片机,会增加开支,但是,随着单片机的不断降价,这个单片机成本不会超过 2~3 元.
我们假设,这种结构下,继电器到设备的导线平均为 3.5米,传感器的连接距离也平均为 3.5米,这个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120米的设备导线,能够省下了 120-(4*3.5*2)=92米,它节省的开支可以计算一下:
92*1.45=133.40元(1.5mm/mm铜芯单股塑料导线).92*2.35=216.20元(2.5mm/mm铜芯单股塑料导线).在这个非常有优势的数字下,光是这个省下的钱,已经足以可以再购买 1.5~3 台传统普通仪表了!
传感器因为众多因素限制不能拉太长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这种结构的传感器引线长度,都不会过长.
还有一个技术上的好处,就是双向通信使用的是数字信号,它不怕常规的环境温度影响和导线大小的影响.在使用铂电阻,铜电阻的一些场合,也不用费心去考虑三线制或四线制了.
施工上也是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的,一大把十几米长度的导线,轻易被4芯普通护套线代替了!
需要注意的时,这种结构,对通信质量和可靠性要求很高,可以说比手机漏接电话或漏接短信还要高! 通常玩计算机的人都知道 RS232 通信,波特率一旦出错,就会带来通信失败! 而仪表系统希望实时性好,可靠性高.速率不能太低,每秒通信次数需要尽量多.
目前,按照批量应用的实测参数,通信速率可以≥134400 波特率,为 9600 的十几倍,而每秒通信的次数可予以达到 4~100 次以上. 具体还要根据项目数据量,项目大小来具体规划.而欣慰的是:实用性是毫无问题的,省钱的目的是可以肯定达到的.
遇上通信线路故障,也可以带电修复,通信会立即自动恢复正常. 无需重新停电/上电操作,测试时就是人工故意反反复复拔出/插入通信线路插头/插座来验证的. (当然,可不能让供电线路短路了哦!)
省钱的结构,除了用户直接受益之外,对仪表厂家,对社会,对国家都是大有好处的,节约节约再节约,应该是千秋万代都要履行的默认行为.
本文仅供参考!------欢迎讨论!欢迎沟通!
用户1625273 2014-1-16 08:41
用户1121429 2013-10-18 15:50
"多核也有弱点......"说得好!量变会引起质变! 就如北京道路上的车辆,车多路少,许多人在想方设法解决. 也如通信公司的无线系统,2013春节,大年三十发出的短信,年初四,年初五才收到. 眼下,还是车要走,通信要继续运行,所有已知和未知的问题,都只能通过一代人甚至多代人的不懈努力,一个个地去解决. "车到山前必有路" ---- 我现在的实践,仅仅就是到了 2 核, 3 核的位置, 100 核,更多核,恐怕我是弄不妥当了.期望更多有识之士吧! 谢谢各位!
用户1121429 2013-10-18 07:11
"还可以用无线通讯得,直接连通讯线都省了!" ------------- 无线通讯也有用过.但是,费用比使用导线高.还有是附近批量使用时的相互干扰问题,再就是现场模块的供电问题.... 用户不认可,就无法推广. 我家乡在韶关,北京坐飞机到广州很快,但是,广州返回韶关比飞行多花了2.5小时,总时间就比较多了!干脆,坐高铁更好! ----- 具体问题就是这样,这个特例是:高铁比飞机更快!
用户1121429 2013-10-18 07:03
junping1982_115945272 2013-10-17 14:28
用户1547122 2013-10-17 12:21
allen_zhan_752827529 2013-10-17 11:32
努力阅读了一下, 我想我理解如下, 是说靠近传感器端, 使用"现场"的 MCU 吧? 然后使其与 main uController 做 connection? 如果是, 确实是相当不错的优化方案. 但应考虑现场环境对增加的 mcu 的挑战. mcu 相对与被动器件而言是脆弱的, 并且用途是控制外部继电器或传感器. 现场使用应予以保护, 并或可考虑稳定性口碑较强的品牌, 如 microchip?
用户1602177 2013-10-16 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