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期收到过两次邮件,一次是只有落款是一个满大街都能找见的个人英文名字,除此外,就是要请教的技术问题,任何其他信息皆无,连邮箱都是大街上可以随意注册的那种免费邮箱。另一次,更节省,连个人的英文名字都没有,上来就是问题,其他啥都没有,邮箱自然也是同上的类型。
对第一封信,我是很客气的回了一封信,“请问贵公司做哪方面产品,此技术难题是用在啥样的产品上,具体的应用环境如何,尊姓大名您的电话联系方式,贵公司如何称呼”,回复的结果是“我公司是欧洲某公司在香港的分公司”,不是我写文章出于保密,真的是“某公司”,邮件里就是这样写的,名字依然是英文名字,电话更无从谈起,几个技术细节略略提供了一点点信息,但很不充分。后来我就没有做任何回应。
第二封信,我依照上封信件的形式回复了一下,也是问这些问题,对方信件倒是给我回了,里面写着“我是一名在读研究生,正在做一个如何如何的设计,设计要求...”,其它关于名字、联系方式、学校、环境条件和具体的一些技术细节等等信息就都没了。后来,我直接回了一封邮件,“对不起,我不能给您相关建议。因为您没留下姓名、联系方式”。
两件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对方没给我回信,我也没更深入一步的去联络。
后来和办公室的同事闲聊提到此事,我就问他们,莫非我真的out了,70后和80后的思维方式、待人接物方式有如此大的差别?他们说或许吧,但也不是每个80后都这样。
我之理解倒不为别的,人在江湖,互帮互助也是一件颇值得快乐之事,但如果连名字、单位、电话等信息都不留,和街上问路的“喂,去辟才胡同怎么走阿?”这种问话方式有何区别。
我问80后同事,问他们觉得当事人是不懂基本礼节,还是出于信息保密的考虑,他们觉得最大可能是后者。如果是前者,作为一名技术工程师或在读研究生,连这都不知道,该去自省;如果是后者,既然防范心理如此之重,既然不信任我这个人,那我又何必热情的回馈呢?
绝大多数的朋友还是很好的,诸位年轻的工程师,做人的方式和做事的知识一样重要,都会影响你的成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写这篇文章,我纠结半天,冒了很大的风险,因为二位都是我博客文章的读者,如果他们只是无心之过,在博客留言致歉,岂不是显的武老师小题大做,心胸太狭窄。若果真如此,望诸君原谅我的事儿妈。
用户1406868 2012-10-29 11:40
用户1661577 2012-7-25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