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REVIEW守则

2010-4-9 08:32 2167 6 22 分类: 消费电子

 

连岳写了一篇文章,不还嘴的秘密。我觉得有些地方对于我们的REVIEW工作很有借鉴意义。
在什么时候REVIEW?
   REVIEW是个会,在我们的概念里面劳师动众动员大家来看,总是需要挑选一些时间点的。大概是
原理图冻结,印刷电路板冻结的时候,这两个时间点 大概是所有公司都会有的走的两个过程。因此在这里探讨的问题由此展开。
由谁参与?
  从培养队伍的角度,肯定是需要有人记录,因此如果这个任务交给两个刚入门的工程师可能效果较好。(偶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从专业的角度,需要有几个负责平 行项目的工程师和另外一些较为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参与。因此需要不同层次的工程师参与,人数在4~8人之间是比较合适的。
需要准备些什么?
  SCH和PCB是必须的,而按照每个块进行划分,加上简要的容差分析结果,元件热分析结果,重要故障及原因列表,简易可靠性分析结果等等,这些材料的结果 和分析方法都需要做一个综述。有了这些材料以后,按照REVIEW的流程,一般也就是需要整理出一个清单,清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前的一些设计经验,以简洁 扼要的形式展示出来。议程主要是通过清单的角度去检查,针对每个块可以提出一些额外的想法,这些都要通过记录工程师详细记录一下。问题,解决办法,不同的 意见。

最后就是需要注意的是《REVIEW守则》
1、REVIEW的目的是寻求检查设计的缺陷,将潜在的问题暴露出来,在细节的 地方,争论是手段不是为了争论。
2、探讨的过程中,不做人身攻击(包括以项目中的设计失误为武器)。
3、保持REVIEW的主题。
4、 提出问题的时候要用论据,在REVIEW结束后需要提供分析文件以完善。
5、无论是负责项目的工程师,还是打酱油滴,不要坚持错误不改。
6、 要分清技术探讨与只准自己发言的区别。
7、所有的REVIEW过程都要有记录。
8、在技术的角度,尽量理解对方的基础上,用不同的角度去 思考。

最后衷心希望大家在每次REVIEW的过程中都能受益,有一个良好的探讨环境。

摘自连岳
20多年前,捷克人哈维尔等人,写了简单的《对话守则》,在布拉格四处 张贴,内容是:1、 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理,不是为了斗争。2、 不做人身攻击。3、 保持主题。4、 辩论时要用证据。5、 不要坚持错误不改。6、 要分清对话与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7、 对话要有记录。8、 尽量理解对方。

孙中山说过,清朝不许人民开 会,以至于人民不会开会,变成一盘散沙。学习开会成为人民争取权利 必须学习的技能。不仅中国人如此,美国人罗伯特著名的《议事规则》,出版日期也迟至1876年, 此时美利坚已经建国100周 年了。到现在,我还不清楚周围的 人会不会开会,虽然我每天都要在新闻中看到不少会议。如果孙中山复活,他会不会觉得自己只是小小打了个盹?因为不会开会的人还是很多。

开会、议事、对话,听起来都很简单,似乎天生就会,不就是说话吗?不过倒回第一段看哈维尔他们 的张贴的《对话守则》,其中的八条,我们能做到多少?人不是灯泡,似乎社会进步只要拉下开关,电来了,人人发光;每一个人都是有生命的果实,只有他们普遍 成熟,才能宣告收获的季节到来。为什么要到处张贴《对话守则》?这就像到处给植物浇水,它是成熟的营养之一,如果不遵守这些纪律,对话的效率就低,甚至成 为制造敌人的生产线。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16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用户1199866 2010-7-13 11:53

容忍不同意见和学习型的组织里面,你能得到很多东西,在不经意间就会有收益;还是需要多交流,多提问,多总结。

用户1250900 2010-6-25 08:30

听要多于讲

用户1360009 2010-5-18 08:48

hao

用户1107621 2010-4-18 22:36

review是必须的

用户1471225 2010-4-14 10:37

人有一张嘴巴,两只耳朵,故听要多于讲

用户1008607 2010-4-13 23:14

鼓掌

用户1277994 2010-4-13 15:37

很好的讨论。

yzhu05_597603602 2010-4-12 18:13

实际上,并不是一定找到的经验丰富的人,如果年轻团队在一起,也是可以找出很多问题来的,关键还是敢想敢问敢分析,不怕拆解电路,多做分析和计算,自然有经验累积,如果只是按照应用文档搭电路,那就……

用户1160970 2010-4-12 17:57

review一定要有经验丰富的人在场,不然效果就大打折扣,如果可以还可以把相关的如结构,软件的负责人一起看,不同职位的人思考的角度完全不一样,效果更好。目的避免错误,提携新人,提高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凝聚力

用户1263273 2010-4-12 16:59

顶!!!!!!!!!!
相关推荐阅读
yzhu05_597603602 2014-12-26 11:43
电池管理芯片分析
  在这里首先需要向Davide Andrea / LiIonBMS.com表达敬意,他把大部分能收集的数据都收集到了。从他的角度来看,给出了参考建议,也给出了ASIC的参数(http:...
yzhu05_597603602 2014-12-26 11:42
电池管理的架构概览
  今天开始对整个架构进行初步涉及,LT的工程师在《BATTERY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FOR HYBRID/ELECTRIC VEHICLES》一文中提及了四种...
yzhu05_597603602 2014-12-26 11:40
电池管理的未来可能的技术2
  朱玉龙 汽车电子设计 继续整理余下的部分,这里主要介绍采集部分比较有新意,如建模和控制和测试部分比较传统,就略去不提,有兴趣可以自行查找。 ...
yzhu05_597603602 2014-12-26 11:38
电池管理未来可能的技术1
  我在和同学王嵩聊的时候,谈到国内对于测控两端的投入太少。从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言,往智能化的路子,必须是从传感器、数据融合和有效控制开始的。这里,主要收集一些新的电池管理的技术,从美国的研...
yzhu05_597603602 2014-12-02 20:50
【一周推书】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又到周五了,新年将近了。 今天推荐的是一本经济学的书籍,<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在经济学领域,只能说是去理解不同人的想法,宏观看热闹,围观看各位老板...
yzhu05_597603602 2014-11-20 17:04
电池系统集合
感谢Google,费了2天的功夫,把30余款车的电池系统尽可能的从安装位置、电池系统外形、开盖照片、分解图、模块图和单体情况大概搜罗一下放在表格里面做对比。基本数据如下: 风冷vs液...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16
6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