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朋友遇上了一些现实的烦恼,由于身在局中,总是带有些情绪,客观而言朋友略有些不自信和悲观,因此在此也就与之相关的事情摊开来叙述一下。
朋友处在一家小有名气的国内汽车电子企业里面,从它的角度,目前它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过早的进入多元化和垂直整合的领域
具体的而言是,电子模块设计技术都没有特别充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想着去做IC了,而且分成了MCU、C AN和ADC等需要太多的微电子技术的领域,特别还是想着在车载这块投入。试着想象,Freescale、ST和Infenion在这块MCU都已经水火不容了,博士和NXP等在CAN这块也是刀兵相见滴。在这个领域光是AECQ费用和生产的问题就存在着太多的问题,我本人也特别无法理解这种战略。目前现实的策略,还是先做车身,然后进入底盘,合适的话可进入安全件领域,最后向引擎发起挑战。适当关注和投入于新能源领域,能量存储单元这块有着长期的发展空间的。
2.学生兵当家,领导事事躬亲
谈到公司的离职率,朋友总是很伤感。从今年我开始准备跳槽的时候至今,他就和我叙述身边的人离职的事情。走的人都是从各家老牌汽车电子企业来的,走的原因都差不多,郁闷和压抑。向上表达意见的渠道被堵塞,公司的战略混乱,项目之间无联系和相关性,技术积累比较混乱。以上的这些耗干了研发人员对企业的所有期待,加上各种的意外因素的影响,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都纷纷来上海做事业了(看来魔都的吸引力和工作机会都是刚刚滴)。
朋友公司吸收了大量的中国工科Top3的学生军,就连我目前的同事的不少师兄都在那里工作。但是这并没有用,由于研究生阶段的项目工作方法的问题,有些人适应了不正确的方法(更确切的是那种随意而缺乏控制的方法,俗称野路子)得到了似乎正确的结果(相信大家对高校内验收项目和科研成果不陌生)。因此从毕业出来,脑袋里面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更多,其实并不利于去接受和吸收更为科学的方法(这是我的个人吐槽,至少我在接受V开发模型,学习PPAP(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和零部件流程,导入最坏分析,DFMEA和其他方法并没有任何抵触,反而觉得这是相当崭新的工具)。更为麻烦的事情,由于企业处于发展阶段,虽然有着不少的参考,但是仍旧按着旧有民营企业(而非高科技的那种,可称伪高科)的方向驶去。你可以想见一堆有着工程经验的工程师,看到花团锦簇的漂亮PPT和缺乏可行性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报告时候会有多么痛不欲生,特别是领导层觉得这些都是big break。
企业的领导层都是工科出身,有着大量的博士作为中坚领导队伍(我不是对博士有偏见,5年的学术生涯几乎可以把任何人的脑子搞僵化,读书和吸收知识都是有平台期的,硕士时期我对某些知识真的缺乏应有的渴求的欲望,直至在上家公司接触到更为实际的工程经验)。领导们对所有的方案设计,PCB板评审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搞得一个VP去确认和评估PCB是否要加急,去聆听工程师们关于静电电容的讨论。这些工作将极大的压缩技术部门经理,技术部门高级设计工程师等的设计空间,大家都知道的,创造力源于讨论,源于公平的发表意见。BOSS在那里,一切Over。
3.公司管理和发展的混乱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企业管理的两级,头和尾,从建立起来的高效执行机构,到最后庞大和细致的管理机构。后面的那个我们可以列出一堆的名字,也可以得到一堆堆的方法。但事实上,在合适的发展阶段去改进管理方法,特别以我们工程师最为关心的研发的体系管理,研发的流程管理以及对工程师的培养和使用。有时候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工程师的离职率高,社会环境的压力和个人急躁的心态只是一个方法,事实上大部分人可能在一个非常糟糕的工作环境下(我是说整个研发环境)。事实上很多企业是天天务虚,通过学习《一分钟经理人》,组织研究格鲁夫等宏观概念的管理,而对整个研发体系置若罔闻,这是让工程师特别崩溃的地方。
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是培训了,由于没有相应的研发体系,如何规范从设计=》生产也就成为一句空话。第一次知道在中国可以花钱买16949,nnd我还以为这玩意需要很多的力气,需要工艺工程师去努力。整个汽车电子都是围绕可靠性和安全这两个概念为核心的,成本降低和功能的发展是其发展路径。没有对于研发和生产两个环节的持续改进,对于现有工程师的培训和提高,建立一个自主的汽车电子产业如同一个空中楼阁那样虚幻。
4.知识搜集和积累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有公司全部依靠google来实现工程开发,而忽略自己公司的项目经验和实际的结果。按照他的说法,写文档都不敢写太明白,写太明白自己就没价值了。唉,感叹啊!
PS:朋友帮我审阅了几乎所有的新书章节,在序言里面写了感谢XX网友,他有些尴尬,总觉得聊的很多就是朋友。烟烟觉得我发出稿子,还埋怨我几句,不过呢她又忘记了,我和烟烟就是网友,当年我在交大,她在中大,通过自己办的一个短命的15天的技术论坛,走到一起。“诚”是当前环境下交友和维系感情的利器啊。
PPS:谈谈我朋友的工作经历,有兴趣的xdjm把他挖去吧:
朋友是在911以后毕业滴,当时的经济环境不好,因此去了一家北方的国有上市公司做汽车电子设计,那家主要是做微型车和客车,电子部件也不多,不过也算是很早一批的人(我知道的最早为1997年进入联电的工程师),时间了接近4年的样子。回到帝都以后,经历了短暂的智能功率开关管的技术支持的工作,在有一个创业的机会以后,扑腾了不到2年,由于经验不足,流产了。然后在企业兢兢业业的做了3年多吧,也算是开我们80后之先河了,属于干过实事,懂得发展方向的类型。与之聊过甚多,学到了不少东西。
用户1621976 2011-12-20 13:39
100325258_284169027 2011-12-20 09:50
用户1586985 2011-12-16 16:15
各行各业都有很多标标准准,条条框框的要求。
我刚参加工作时,那个公司是做火车配件的,做什么都要有铁标依据,铁标没有的要找国标或者其它什么标准。刚开始感觉太烦了,还以为造火车比较严格,所以标准多,其它行业/产品应该没有这么烦吧。现在习惯了,知道很多行业都是比较烦的。
用户1229600 2010-10-28 09:29
用户1039176 2010-10-28 08:54
用户1576364 2010-10-27 17:16
用户1523359 2010-10-27 17:16
用户1547973 2010-10-26 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