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axy 5S的一大卖点,是上面装了一个心率传感器。该传感器是光学原理,通过LED照射用户的手指,然后传感器监测皮肤下血液的流动情况,血管中的血液在脉动时会发生密度的改变而引起透光率的变化。
小米手环的一大应用,是记录用户每天的运动数据、睡眠状况,结合手机的App来监测用户的健康状况。
Vidameter这一款明年将上市的智能腕带更加恐怖,上面将有多达9个传感器,可以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ECG(心电图)、HRV(心率变异性)、压力、体温和过度疲劳等数据信号。
上面罗列的事情表明,手机或可穿戴产品不再仅仅是消费类的时尚产品,甚至开始慢慢渗入到医疗领域,越来越关注用户的健康。一方面手机的卖点或创新点似乎越来越少,iPhone的发布会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激动人心,感觉也就多了个NFC、指纹功能,也不是什么新鲜的技术;另一方面,从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出来到现在,似乎也没有大火,主要原因是大家都只是在炒概念,好像一直不接地气;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大家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了。单纯的手机要再有新的卖点,就要和周边的设备配合起来,比如手环;而手环等这样的可穿戴设备更像个智能传感器,要发挥更大的潜能,就要跟手机配合起来。这一切,似乎促成了手机、可穿戴产品涉足了医疗领域。
其实手机早就在这方面有过应用。还是蓝牙2.0时代,笔者就参与过一款产品的设计,用一个小的传感器模块,贴在人的心脏部位,通过蓝牙把人的心跳数据传到手机上,可以看到心电图。当年的蓝牙功耗是个瓶颈,而且把传感器贴到身上也是很不舒服的,用户的体验远不如现在的可穿戴设备。而现在蓝牙BLE4.0技术的发展,蓝牙功耗的问题在进一步的解决;可穿戴技术如火如荼的发展,更让我觉得手机将在医疗领域有更大的空间。
标题里的“健康手机”或“医疗手机”是昨天跟一医疗行业的客户交流完后,脑子里闪过的概念。可穿戴设备就是个传感器,记录下用户身体状态的各种信息——心率、血压、血糖、体温、运动数据、睡眠信息等等,手机的App里面由用户记录下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App也可以对用户的身体状况做初始的诊断。我们假设数据都是安全的,用户的数据可以上传的云端,通过大数据对用户身体状况做进一步的分析。
假想下,哪家手机厂商和医院或医学科研机构合作,或者反过来也行。生产专门的可穿戴设备和专门的手机配合,对住院的患者,来监测患者的身体状态,或许还能省去小护士每天测体温、血压等工作。对出院的患者,也可以跟踪其身体状态,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医院或可以通过App推送消息提醒患者,比如天冷了心脑血管患者注意保暖等。一方面对患者有利,另一方面如此大的数据对医学事业的发展也有利。即使是健康人群,也可以使用,来自我监测身体的状况。
再假想下,那时的手机、可穿戴产品不再仅仅是消费类产品,要上市的话还要过医疗方面的认证;而手机厂商还要取得医疗产品的生产资质……
//修改内容:添加图片。2014-12-5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恕不一一注明,若侵犯所有权,烦请告知
用户593939 2014-11-23 23:16
用户969832 2014-11-23 10:13
用户1275742 2014-11-20 22:05
用户1696769 2014-11-20 16:15
用户402158 2014-11-20 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