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我在台湾某AV网站音效讨论区回答一个朋友计算随身听输出的范例。相关的规格跟耳机输出能力比较有关的明列如下:
Panasonic SL-MV50
●音频
? 声道数:2(左和右,立体声)
? 频率响应:20~20KHz
? 输出电压:1.2伏 (10k ohms)
? S/N比:90db以上
? 耳机出力:最大9mW+9mW / 16 ohms
耳机出力:最大9mW+9mW / 16 ohms,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和18mW(32 ohms)或10mW(32殴姆)是差在哪??
基本上我们必须确认一件事情,输出功率会随着负载阻抗而有不同的意义,9 mW/16 Ohm跟9 mW/600 Ohm 并不相等,这等一下我会计算给大家看。
我们知道SL—MV50的最大电压输出是1.2Vrms(10K Ohm),这个规格之所以用10K Ohm这么高的负载来测试,是为了排除电流的影响,以得到输出的最大讯号电压,这是因为在低阻抗 16 Ohm的时候,随身听输出电路的供应电流会有限,所以输出电压可能达不到1.2Vrms所导致。
我们这边会应用到的电子学知识是很基础的,用到的公式只有- P="IV"、V=IR、P=V^2/R等,应该是很浅显的了。
我们以9 mW/16 Ohm反算回去SL-MV50的最大电流应该是多少,0.009=V^2/16,求出V=0.38V,现在可以算出电流了,应该是0.0237A=23.7mA。我们假定这是此台随身听的最大电流输出 (为何如此假定?因为算出的0.38V小于最大电压的1.2V,这表示在16欧母的阻抗下, 用VR再怎么调,输出电压峰值再高,电流已经无法供应相对应的足够电流,波形会被切削失真)
上面又提到18 mW/32 Ohm (这是另一台随身听的输出规格),我们同样以1.2Vrms为最大输出电压。
0.018=V^2/32,得V=0.76V,电流I=23.7mA,所以18mW/32 Ohm跟9 mW/32 Ohm输出能力是一样的。10 mW/32 Ohm 的输出能力就比较差了。
现在,我们以同样计算的方式,直接拿耳机来考验随身听的输出。
SONY MDR-F1 – 12 Ohm, 100dB/mW
ATH A1000 – 40 Ohm, 103dB/mW
AKG K240 DF – 600 Ohm, 88dB/mW
Sennheiser HD600 – 300 Ohm, 97dB/mW
我们知道,听感增加一倍音量约是3dB,而每3dB,就要增加一倍功率。换句话说,以HD600为例,1mW可以推出最大97dB的音量,听感上的音量要再大一倍就是100dB,此时功率就要2mW。
我们先以SL-MV50最大功率输出推动耳机来看上面计算出来的最大电压与电流的能耐,等下再来以一般聆听时的音压大小来看实际聆听上的差异。
MDR-F1 => V="IR",V=0.0237 x 12=0.2844V,远比最大电压小。再来计算此时功率是6.7mW,换算成最大不失真的音压是106dB弱。(讯号电压超过0.2844V就会造成波峰被切割)
A1000 => V="IR",V=0.0237 x 40=0.948V,还是比1.2V小。功率是22.5mW,最大不失真音压是116dB左右。
K240-DF => V="IR",V=0.0237 x 600 = 14.22V,远大于1.2V对吧?所以此时就不能用V=IR来算,必须要改以I=V / R,V以1.2V带入,I=0.002A=2mA。看到这里,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不少技术人觉得高阻抗耳机好推 (台湾一些不玩耳机的技术人尤然, 还出现过说随身听可以推好K240M的笑话)。
此时功率是1.2 x 0.002=2.4mW,最大音压是91dB强。
HD600 => 同样用I=V / R来算,I=1.2 / 300=0.004A=4mA。功率是4.8mW,此时最大音压约为103dB强。
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9 mW / 16 Ohm是不太够力的。而电压跟电流分别在高低阻抗负载时形成一个限制,这些很少人会去注意,连一般技术人也不例外。
PS: 有人注意到我没算 K501 吗?可以试着自己算算看,你会发现K501算出来的最大音压竟然比HD600差不多?很不符合实际的聆听经验对吧?原因何在?不妨从频率响应图去想想就有答案。
在计算实际聆听上每支耳机需要的驱动能力之前,必须先讲解一下什么是动态范围。我们知道声音有所谓的dB值,不管是噪音还是音乐,有一部份我们会称之为背景噪音,不管用耳机还是音箱,这背景噪音都是存在的,就算是极为宁静的半夜,背景噪音通常也有20dB,甚至30~40dB的,白天会更高,如果是出门坐车、热闹的街道,背景噪音通常可以高达90dB以上 (这是以台北市为例)
动态范围通常指的是音乐中最小跟最大音乐音压的差距值,通常以交响乐为最高,可达80dB。当然还有更高的,例如一些爆棚的电子原声带 – 如神鬼战士,动态范围就很高。
而耳放的SN比,为的也是让动态范围大的音乐可以尽情发挥而不被局限。
上面我们说过,人耳觉得宁静的背景噪音通常是20~40dB,我们拿30 dB为最低点,设计动态范围为30~110dB (交响乐),来进行实际推动耳机时需要的最大电压摆幅跟电流。
要发出最大110dB音压时
MDR-F1 约需12mW(12 Ohm),V=0.38V,I=31.7mA。
A1000 约需5mW(40 Ohm),V=0.44V,I=11mA。
K240DF 约需接近200mW(600 Ohm),V=10.9V,I=18mA。
HD600 约需要20mW(300 Ohm),V=2.44V,I=9.1mA。
一般动态范围是相对的,尤其对开放式的MDR-F1以及HD600而言,外面的背景噪音影响甚大,有时可能
40~120dB都还不够,在吵杂环境下,背景噪音高时会吃掉许多细节。这也是K1000不建议在吵杂环境下聆听的原因,毕竟最大音压只有104dB。
对付低阻抗耳机时,最常被人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当电流不足的时候,会产生什么现象。
1. 动态范围被缩减。以MDR-F1以及上面的SL-MV50为例,如果要听大编制、动态范围大的音乐,在动态范围超过106dB的时候,超过的部分会形成clipping切割,明显的影响是音场缩的极窄,乐器距离重叠的很厉害,人声拉的很近脑袋。
2. 控制力变差,不管是动圈还是静电,耳机还是音箱,工作原理都是把电能转成动能,但是转化的动能也会形成一个反电动势。所以一般在计算供应耳机所需要供应的电流时,通常会多加一些余裕,在抵销这个反馈回来的电动势之余,还要有足够的电流供应给单体。控制力不好的时候,很明显的低频会变的朦胧一片,没有层次,低频声响彼此交叠时更明显。控制力不好的驱动,会让振膜单体做许多不必要的虚功,直接的影响了单体的寿命。
要评估随身听、CD机耳机输出跟耳放输出的关系上,与其说耳放声音多好,倒不如说耳放的存在,是为了更有弹性的应付众多不同耳机的需求。从上面的计算来看,这种想法并不是多虑的。
当然,有很多耳放的设计应付的范围很窄,明明就是驱动能力不足,在听感上就是很容易被硬凹成是喜好不同,这当然不足取。但是这些问题同样在随身听以及CD机耳机输出上面出现。
所谓的真相,容易被主观的听感喜好蒙骗带过。这也是我认为要发掘真相的同时,不能单纯只以听感的实证来进行推论,还得要有发掘证据的本事才行。
通过了这些,什么音色、音质、临场感、层次、染色、忠实、姐熙等等的听感实证才有真正的基础。不然把本来耳机就没推好的情况当成是听感的证明,未免过于混淆情况,更不能真正的判断一个耳机的实力了。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