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深圳已成为全球智能硬件的中心,未来智能硬件也只有在深圳这样的地方才能真正爆发。 一个是离生产制造近,另一个是供应链齐全,难怪Intel最近重心全面转向深圳。 热是真热,但是参加过一些智能硬件的聚会后,心里有感而发,总结一下目前业内对于智能硬件的看法。
第一种,认为只要可以联网,具备蓝牙、WIFI等连接方式的电子产品就是智能硬件。比如现在众筹平台上的WIFI开关、WIFI LED灯泡等。
第二种,是把现有的智能设备小型化、可穿戴化,比如各种智能手表,就是缩小版的手机。
第三种,认为有个APP可以控制的产品就是智能硬件。
第四种,认为智能硬件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功能,而是为了进行大数据的整理搜集。 以上这些看法,不能说全部不对,但每一种说法都好像缺点什么。 上个月笔者去参加香港秋季电子展,见到一款和Misfit一模一样的手环,价钱要便宜一半,不过这家公司的老板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做一款APP很简单的,几天就可以做出来了。当然,我也没跟他说Misfit光Android版本的软件团队就有几十人。
联想到业内的另一种看法:智能硬件需要大数据和后台云服务支持,未来智能硬件应该靠软件赚钱。靠硬件赚钱是传统的工业思维。这种看法则大部分出于互联网公司及媒体。
从以上这些看法大致可以看出目前智能硬件的矛盾所在,大部分南方的电子企业认为软件应该是免费的东西,方案公司或芯片厂商应该提供交钥匙方案。而北京的互联网企业则认为硬件应该亏本卖甚至免费送,最终通过其它应用收回成本。
北京的企业大多数有投资人烧钱,喜欢大投入大产出,不用太过追求眼前利益,眼光也看得比较长远,所以做得出硬件亏本卖这种事。南方特别是深圳的电子企业大多数是用自己的钱投入再生产,比较务实,会衡量投入产出比,不过相对来说也比较急功近利。出身和基因的不同决定这两种对产品完全不同的理解方式。
笔者认为这两种思维都有一定道理,如果能够互补当然更好。
首先应确立的一个观点是,智能硬件如果没有大数据做支持,做不到自我学习和升级,算不上智能,只能算是一个联网的工具。说没有大数据支持的智能硬件都是耍流氓,这句话也不是很过分。
其次是靠硬件赚钱确实有点落伍,但是工业思维还是能赚到钱,现阶段智能硬件靠软件赚钱几乎是不用考虑的事情。当然现在已经有了不少商业模式的尝试,比如人寿保险打算通过免费赠送的方式给客户送手环,以随时监控客户的身体状况。 但是现在的智能硬件产品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硬件本身存在问题。比如很多智能手环,传感器精度非常差,只能搜集一些简单的心率数据,而且大多都不准确。
大数据分析首先要建立在数据准确和丰富的基础上,不然只是空中楼阁,第三方机构也不会有兴趣为这些数据埋单。 以现有的可穿戴产品的数据搜集能力,还远远达不到大数据的要求。至于大数据搜集后的分析处理,则更是需要在服务器端投入大量的功夫。这也远不是一两家小公司能玩得转的。
解决方式就是平台化经营,比如苹果搞Homekit平台,Google搞Android wear,小米、百度、腾讯都在做智能硬件平台。在这些平台上,第三方硬件开发者可以采用统一的云服务,小米甚至还提供接近免费的智能芯片。阿里云则沿用手机领域的招数——发补贴,做阿里云平台的智能硬件,补贴拿下来芯片几乎等于免费了。
对于创客和中小公司来说,目前是最好的站队时机,因为所有的平台都在寻找合作开发者。一个小规模的初创团队,可以很轻易的借助这些平台做出一个看起来很高大上的产品,而且现在市面上热钱很多,有很大的机会被投。当然这后面的泡沫也已经越来越大,现在同一个类别的智能硬件可能同时有几十个相类似的产品,而众筹平台则变成商业化的广告平台,很多缺乏创意的大路货开始频频出现。
一切都还在混乱中,但第一轮洗牌的倒计时已经开始,当然第一轮洗掉的应该是投资人。 对于智能硬件团队和想做智能硬件的团队来说,其实你们不用太操心大数据的事情,先专心把硬件做好点吧!
用户715885 2014-11-13 09:51
用户1718656 2014-10-29 22:44
用户1678053 2014-10-29 10:09
用户1170122 2014-10-29 09:34
用户18 2014-10-29 09:21
用户1152031 2014-10-27 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