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的朋友应该对V模型不会陌生,这个模型起源与德国军方的软件开发,现在除了在软件行业,也成为汽车行业开发模型的标准。对他的定义可以谷歌百度,这里谈谈一些个人在学习中的理解。
V模型流程大概是,需求分析-->逻辑层面系统结构specfication(sepc.)
-->技术层面系统结构sepc.,从这里开始根据具体产品来分为ECU硬件,ECU软件还是actuator&sensor。 以下以ECU软件为例,之后进入软件架构sepc.-->软件component sepc.-->设计和实现软件component-->软件component测试-->软件component集成-->系 统集成,集成测试-->最终产品测试。
每次上相关的课,行业里的老师都会强调测试在汽车电子开发的重要性,只有越早发现错误损失才越 小。其实很好理解,在需求定义阶段你发现错误可以随时改过来,不影响你的后续开发,而如果你的硬件已经设计出来才发现需求上的错误可能之前投入的研发都是 打水漂了,最严重的当然还是你的汽车已经大量卖出去了,被消费者发现有bug你除了召回的天文数字损失外还要承受对你品牌形象的重大影响。
V模型之所以流 行,是因为这个开发模式很利于测试,每个阶段几乎都有相关的工具和方法可以进行测试和验证,一个常用的工具就是在环测试系统,从建模开始的mode in the loop, 一直到ecu设计出来后的hardware in the loop, 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经常会有review,来看看这个阶段的结果是否满足上阶段的spec,目的就是为了在每个开发阶段尽快发现错误,减小损失。因为一个小项目在oem人力开发成本都是以百万欧元为单位(4个工程师的小组,一年20万,5年的开发周期)。此外V模型一个重要的测试就是用 左边的spec来验证右边的实现的软件或集成的系统,ECU都是给不同供应商开发,最后OEM把他们都集成在一起,是否像期望的一样配合的工作,是很大的 挑战,学电子的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硬件没问题,软件没问题,但放在一起工作可能就出现问题,一辆车里面几十个ecu的情况显然要比这更复杂。所以像autosar一样的标准会越来越流行,目的就是统一标准,特别是基础软件上的,应用软件每个供应商各弄各的,只要基础软件一致放 在一起就能工作。
未完待续
dongbei06_409353400 2015-2-28 14:15
26928024_201239677 2014-8-23 20:04
用户403664 2014-8-6 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