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在媒体眼中毁誉参半。一会儿说它们给我们打扫房屋和递送批萨,一会儿又说它们窃取我们的工作并威胁要接管我们的世界。经过一百多年科幻书籍和电视节目的渲染,机器人在科技界仍然是一个“好或不好”的争议性话题。它们要么注定会拯救地球,要么注定会摧毁世界。但这些说法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呢?全世界现有860多万台机器人,机器人领域也被认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所以我们越发想知道,充斥着机器人的未来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应该对机器人感到害怕还是欢迎?更为重要的是,机器人究竟是什么?我们是否应该将自动真空吸尘器和自助结账系统,视为新机器人技术革命的一部分?或者它们只是不断扩张的物联网(IOT)的更多具体实例而已呢?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对有望用于医院、商店、甚至工作场所的一些最具革命性的机器人进行了评审。通过此次评审,我们总结出了我们认为未来五年会变为现实的五大预测,它们给这个行业带来的核心挑战,以及谈到机器人的未来时应当重点关注的领域。
机器人来了,关于机器人未来的五个预测:1、设计人员将逐渐克服恐怖谷效应所谓“恐怖谷”是一种审美假设,即:当机器人的外形和动作与人类近似但又不完全一样时,人们的反应一般是不舒服甚至反感。所以,机器人的生产将更多地聚焦于自主机器的发展,而非较为传统的人形机器人。虽然人类似乎永远都无法逾越恐怖谷,但实际上人形美学对于将来许多机器人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随着机器人在各种服务和社会环境(医院、养老院等)中越来越多地取代人工,拟人化特征的需求将变得日益重要。正如社会技术学家雪莉·特克尔(SherryTurkle)所认为的那样,“机器人的面部是一种推动因素,它鼓励我们想象机器人可以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我们也可以站在它们的角度考虑问题。”“逼真”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开发者必须克服恐怖谷效应,这一点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在如何克服恐怖谷效应方面,我们认为,机器人工程师将逐渐转向半人形机器人的开发,这种机器人保留了传统机器的形式,同时也拥有非常基本的(甚至是卡通式的)人类特点。Baxter即是一个最新的例证,它是由波士顿RethinkRobotics公司新近推出的一款机器人。Baxter的身体仍然保留了相当典型的生产线手臂,然而它的界面配备了两个对于运动十分敏感的卡通眼睛。这些特点足以触及我们的“达尔文按钮”,鼓励我们与之互动,但它又不会因为过于接近人类而触发恐怖谷效应。这样的设计可能就是面向大众的机器人技术的未来。2、IoT将促使机器人从功能型向社交型转变目前,大多数面向消费者的机器人仅执行功能性的任务。从空投无人机到Roomba吸尘器,绝大多数机器人的编程纯粹是为了服务,而不是为了沟通。我们预测,未来五年这种关系将开始发生改变,苹果Siri等个人助理应用的出现,将使消费者习惯于同设备直接说话的自然沟通方式。目前机器人产业已广泛采用这些复杂的语音识别软件,因此我们有望见证功能型机器向社交“伙伴”的快速转变。市场上已经推出了多款社交型机器人。RoboKind推出了Milo,这种机器人伙伴旨在帮助自闭症儿童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众筹网站Indiegogo募集了220万美元用于开发JIBO,它是一种自主型家庭“帮手”。这种开发项目给人的感觉像是科幻小说,但物联网(IoT)的兴起使得消费类机器人迅速成为了现实。全世界拥有近250亿台联网设备,像JIBO这样的机器人可以与周围的各种联网设备互动,因此能够在社交环境中发挥作用。这个网络增加的设备(以及机器人)越多,这些机器就会变得越“智能”。3、智能将得到规范斯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指出,人工智能(AI)的发展有可能导致“人类的灭绝”,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许多技术专家认为这简直和勒德分子制造恐慌差不多,但是担忧这个问题的可不只是霍金教授。事实上,绝不可能是技术勒德分子的比尔·盖茨(BillGates)和伊隆·马斯克(ElonMusk)也同意这一说法,他们声称AI可能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生存威胁”。出于这种担心,越来越多的技术专业人士奔走呼吁,希望进一步规范AI机器人技术的发展。2009年,人工智能协会(AAAI)第一次开会探讨,机器人的自主是否会达到危险的程度。最近,谷歌隐秘的“DeepMind”人工智能项目的创始人杰米斯?哈萨比斯(DemisHassabis),携手众多科研人员和行业专家制定了“人工智能大宪章”(MagnaCartaforAI)。谷歌发言人表示,该文件旨在使AI管理伦理具体化,最终确保霍金的恐惧永远不会成为现实。我们无法确知这种规范该如何实现——是通过政府干预还是通过行业标准——不过显而易见的是,未来五年,人工智能必将是一个重要的争论焦点。4、无人机将非政治化过去几年,“无人机”在消费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最初为军事应用而开发的无人机,在主流媒体上是一个高度政治化和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尽管如此,在过去六个月的时间里,消费者使用无人机已呈井喷之势,无线电遥控无人机能够扮演的角色可谓无所不包,从观鸟设备直至高端儿童玩具。同时,许多企业也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无人机来提高各种供应链甚至送货系统的效率。虽然这些应用很多只不过是宣传噱头而已,但无人机确实已经应用于各种现实生活环境,而且其意义往往是非常积极的。从向喜马拉雅山的医院提供抗生素,到给悉尼的学生运送大学课本,无人机的作用已远超公关噱头。随着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变得日益普遍,我们预计无人机在消费领域将迅速非政治化。虽然规范不易以及原有军事应用目的等问题难以克服,但无人机运输的潜在优势和应用的日渐增多将很快解决掉这些顾虑。
5、低成本硬件将促进消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各种硬件组件的成本不断降低,这将成为消费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成本的降低部分源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因为大规模生产用于手机的许多组件正是机器人的通用组件(摄像机、传感器、语音识别组件等)。因此,拥有一台个人机器人的想法不再只是千万富翁们的梦想,它将很快成为全球各地普通人的现实。此外,全球最大机器人风投公司GrishinRobotics负责人DmitryGrishin认为,机器人技术的未来也受益于低成本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如树莓派(RaspberryPI)和开源Arduino板。这些低成本组件导致了家用机器人运动的兴起,而机器人爱好者也能够以极低的价格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自主设备。成本的降低有助于机器人技术开拓更为广泛的受众,我们预计,未来五年以机器人为核心的初创公司将出现爆增。不过,低成本电路不一定足以支撑这种趋势。充足的电力供应仍然是消费机器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机器人仍然受到“重量/功率”比的深深困扰。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摩尔定律(Moore’slaw)可能有助于显著降低内部电路的尺寸和成本,但是要使消费机器人成为现实,电池和电机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闭
站长推荐
/2
用户1820996 2016-5-5 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