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一辆来自清华的无人驾驶自行车登上了《Nature》的封面,这也是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首次登上《Nature》。《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2018 年,全球学术影响力前 100 的期刊中,Nature 位居榜首。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 这辆自行车不仅可以平衡自身,还可以绕过障碍物,甚至可以响应简单的声音命令。自我平衡↓↓ 绕开障碍物↓↓ S型路线↓↓ 向左转↓↓ 骑自行车和开飞机哪个更难?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开飞机”,不同的是,计算机科学家给出的答案是骑自行车。自行车的体型要比飞机小的多,要在这么小体积的物件上实现小型类脑技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实现无人驾驶自行车,除了需要解决启动、加速、匀速前行、转弯、变道、避障等动作外,还需要面对识别红绿灯和机动车车道、语音信号、感知周围环境,还要感知周围人车的速度以及预判变道对周围人车是否产生干扰。而大部分民航飞机上都安装了自动驾驶系统。 这辆自行车能够如此平衡、顺利的自主运行,靠的是自行车背后的大脑,也就是清华大学研发的——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新型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芯片(Tianjic),还是中国制造、全球首款。 ↑天机芯片单片(左)和5x5阵列扩展板(右) 那么,“天机(Tianjic)”为什么如此厉害? 一方面,这款“天机芯”(Tianjic)芯片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工艺上,达到了一个颠覆性的高度!清华大学的研发团队在3.8×3.8 mm2的区域内,指甲盖大小的芯片里,安装了含大约40,000个神经元和1000万个突触。28-nm芯片由156个统一功能核心(FCore)组成,还结合了人工神经网络和生物网络的基本构建模块 - 轴突、突触、树突和体细胞块。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安装在这辆自行车上的天机芯则整合了现有人工网络算法,类脑的脉冲神经网络算法,同时支持神经科学发现的众多神经回路网络和异构网络的混合建模。 “类脑计算芯片”是借鉴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发展的新型计算芯片。“就像人类大脑中的神经元,一个神经元能连接上千个神经元,能够实时传递脉冲信号,保持丰富的编码机制。”施路平(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教授)说,“这些是我们研发‘天机芯’的重要参照。” 发展人工通用智能的路径目前主要有两条:一种是以神经科学为基础,尽量模拟人脑;另一种则是基于计算机科学,让计算机运行机器学习算法。“天机芯”就是这样一款支持融合计算的芯片——这是当前人工智能芯片做不到的。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这款芯片就可为很多领域带来更多的新的突破。因此,这个类脑技术的突破,对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乃至广泛的智慧家庭应用,都是一大福音。 中国芯片,中国人工智能,强起来了!过去几十年,中国已逐渐走出世界工厂的格局,在科技创新领域赶超世界先进国家。 来源:综合新华社、中国日报、清华大学新闻网、参考消息、现场云 编辑:eeidm造物工场 |
curton 2019-8-6 20:32
测量无处不在 2019-8-6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