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起大落的特斯拉

2020-9-10 10:19 1789 16 2 分类: 管理

配图来自Canva​


作为“硅谷钢铁侠”,马斯克总是能够吸引外界的注意,不论是成功商用的载人航天,还是颠覆人类交互方式的脑机接口,马斯克的一举一动似乎总是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


在马斯克吸引众多目光的同时,SpaceX和特斯拉同样也受到了外界的热捧。尤其是特斯拉,从今年开始股价就好像坐上了火箭一样,从每股三四百飙升到两千多美元,也在市值方面不断赶超各个老牌车企。


但是,就在少年郎特斯拉意气风发之时,问题也接踵而至。


特斯拉浮沉于狂热中


近日,一直顺风顺水的特斯拉正在面临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股价下跌。


在8月11日,特斯拉公布将于8月底对其股票进行5比1的分拆,为了吸引更多的散户有能力购买特斯拉的股票,从而在短期内帮助特斯拉实现股价的再一次上涨。而在8月31日宣布拆股之后,特斯拉股价确实出现大幅上涨,但是到了9月4日,其股价却比8月31日下跌了18%。


是什么让蒸蒸日上的特斯拉,在分拆股票吸引更多散户进入之后却引来了大幅的下跌呢?


首先,外界依旧对特斯拉的自身造血能力表示担忧。这是因为在9月1日,特斯拉宣布将通过“不定期”的股票发行方式筹集最多50亿美元,对于这次大金额的融资虽然特斯拉方面没有明确表示用途,但是足以让外界认为特斯拉如今依旧需要依靠外部输血。


其次,资本市场对于特斯拉依旧保持着一定的怀疑。不论是在9月2日特斯拉的最大外部股东Baillie Gifford表示将其在特斯拉的仓位从6.3%左右降至5%以下,还是在9月4日“意外”落选标普500,都从侧面表现出资本市场对特斯拉的不信任。


而这种不信任来自何处呢?自然是特斯拉的核心汽车业务赚钱能力。对于标普道琼斯(S&P Dow Jones)而言,依旧存在风险的是,特斯拉从其核心汽车业务中赚到的钱可能仍然太少或者潜在的波动太大。


外界对于特斯拉产生的怀疑,对于如日中天的特斯拉而言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而归根结底,这些质疑最根本的落点,依旧是怀疑特斯拉汽车业务能不能撑起其三千多近四千亿美元的市值。


明星车企的造血焦虑


基于汽车业务衍生而来的造血能力,对于特斯拉而言十分重要。


先来看看特斯拉在汽车方面的表现。根据财报可知,特斯拉在第二季度的总营收为60.36亿美元,其中来自于汽车业务的营收为51.7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3.76亿美元相比下降4%,与上一季度的51.32亿美元相比增长1%,二季度汽车业务营收占总营收85.8%。


在二季度,特斯拉的汽车总产量为82271辆,比去年同期的87048辆下降5%,比上一季度的102672辆下降20%。其中Model S和Model X产量出现56%的同比下滑,仅有6326辆,而Model 3和Model Y的总产量有5%的同比增长,达到75946辆。


看得出来,特斯拉的主力车型Model 3已经进入了量产阶段,而伴随着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二期即将完工,Model Y也将量产,帮助特斯拉在SUV赛道中进一步加强优势。


相比于还处在“造一辆亏一辆”尴尬地位的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已经算得上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模范了。可是如今的这种成绩,与特斯拉全球第一车企的名号自然有着一定的差距。


具体来看,特斯拉的2020全年目标是50万销量,但是对比其他的老牌车企来看,只是九牛一毛。市值只有特斯拉十分之一的福特,2019年在华的销量就达到56.79万辆,另外市值相当于五分之一个特斯拉的本田,2020年全球销量目标为1070万辆。


而被特斯拉反超的丰田汽车,仅仅在7月就贡献了69.11万的全球产量。


虽然不能完全用汽车企业来衡量特斯拉,“科技公司”的标签倒是更适合特斯拉,但是汽车业务依旧是特斯拉的核心业务,这关乎特斯拉的自身造血能力,决定了未来发展。


特斯拉给外界构建的科技未来,最基础的东西依旧在汽车上。不论是星链计划还是智慧交通,马斯克想实现的是天上地下的实时联动,卫星互联网强化车联网,让智慧交通更加有保障。但是这些未来构想的基础,依旧是汽车的销量。


于是特斯拉为了拉动销量,也为了完善自身的造血能力,进行了多方面的营销动作。


拉动销量背后的问题


在不断探寻增量市场的大环境之中,破圈也成了每个企业都要做的事情。


因为马斯克个人的话题性,特斯拉总会因为马斯克的种种动作而被推上风口浪尖。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马斯克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商业化之后,外界对其技术能力和执行能力有了新的认识,这使得特斯拉的股价也像是坐上了猎鹰火箭,一路飙升。


而之后资本市场也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有了好转,很多的新能源车企业也因此获益。


当然,满是话题的马斯克给特斯拉带来庞大流量的同时,特斯拉也在进行着自己的破圈营销。在今年七月份,特斯拉选择联手一个意想不到的伙伴——手游《和平精英》。


这次活动除了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门口建立了一个游戏原版空投箱,也在游戏中推出联动活动,在游戏地图中加入首个特斯拉虚拟车辆体验店以及充电桩,还可以和玩家在店内进行互动。


这种破圈联动,自然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拉动自身销量,促使特斯拉进一步释放产能,用以解决自身的造血问题。


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量产的进行,特斯拉汽车在销售价格上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用价格的下调换来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从这些年来特斯拉在主力产品上不断降价就可以看出。一降再降的Model 3,如今官网报价只有27万人民币。


但是,提销量和降价格之间的平衡十分重要,一不留神就会出现“烧钱换销量”的尴尬情况,虽然如今的特斯拉并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依旧需要特斯拉时刻提防,以免让自己重回亏损深渊。


如此一来,就算风头正盛的特斯拉,在面对自身核心汽车业务时,依旧需要小心谨慎,毕竟这对于特斯拉而言是最为基础的东西。核心业务的不稳定,造成了特斯拉如今股价的动荡和下跌,但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并不只在特斯拉而已。


回归理性


很多机构都认为特斯拉如今已经满是泡沫。比如香橼研究就曾经在推特上表示,如果马斯克是一名基金经理的话,他也会选择做空这只股票。


虽然特斯拉不能代表整个新能源领域,但是也足够说明一些问题:如今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过分火爆,特别是在特斯拉股价一路飙升之后,很多人红了眼一般冲进这一热门板块,当然也在向车企释放着一波波红利,理想和小鹏就是这份红利的受益者。


但是市场终究会回归理性,过热的板块也终究会回到常态。而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的必然趋势,势必会有长期的增长,只是这种增长是一种常态之中的增长。就像摩根大通分析师认为的,2025年特斯拉市值可以达到1000亿美元,但是现如今的高价并不属于常态。


另外,以往新能源市场中特斯拉一家独大的情况已经逐渐消失,蔚来、理想和小鹏这三股国内造车三势力也齐聚美股市场,通过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对特斯拉展开了一场围追堵截。而愈发多元化的竞争,也让外界中对于特斯拉或是新能源领域的狂热逐渐回归理性。


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智慧交通大版图的一个接入口,自然是各个企业想要抓住的未来趋势,但是对于未来的美好向往,需要的依旧是理性对待和脚踏实地的问题解决,而不是单纯的狂想。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作者: 刘旷,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39156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1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pidaneng 2020-9-11 08:47

谢谢楼主分享!
相关推荐阅读
刘旷 2025-04-16 10:27
豪掷12亿补贴“催生”!飞鹤的增长焦虑止不住了?
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飞鹤下场“催生”。近期,中国飞鹤宣布,于4月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总规模为12亿元的飞鹤生育补贴计划,为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500元的生育补贴。从表面看,这似乎...
刘旷 2025-04-15 10:28
核心业务下滑,基本盘动摇?伊利能否突破“瓶颈期”?
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市场竞争近乎白热化,乳制品行业,深陷需求锐减的泥沼,头部乳企伊利亦未能幸免。2024 年前三季财报显示,伊利总营收为 890.39 亿元,同比下降 8.59%;净利润为108.68...
刘旷 2025-04-14 10:02
满帮灵魂一问:“数字货运帝国”靠放贷续命?
这些年,数字货运领域的头部玩家满帮集团,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力量,成功革新了传统物流行业面临的“小、乱、散、差”的困境,一路高歌猛进,收获耀眼成绩。近期,满帮集团公布财报显示,2024年...
刘旷 2025-04-13 10:15
从“影像霸主”到“机器人之眼”!vivo跨界,要苦战一场!
在智能手机市场这片红海,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巨头为求新的增长曲线纷纷跨界破局。近年来,小米、华为、OPPO 等品牌跨界动作不断,有人投身造车热潮,有人发力机器人领域,好不热闹。小米、华为等企业在...
刘旷 2025-04-11 10:23
AI军备竞赛白热化:OPPO能否打破“高端失语症”?
在历经三年寒冬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了复苏曙光。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4 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增长 5.6%。而这一数据同样表明市场结...
我要评论
1
16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