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晶体、晶振
1.8.1.1.1晶振解说-引用来源《无线秘籍-射频电路设计入门》
1.8.1.1.2晶振测试-引用来源《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应用》
1.8.1.1.3 个人经验补充【以下文字皆为原创】
晶振原理,晶振种类很多,参数和设计也有差异,选择什么类型晶振依据是给什么电路或IC提供“时钟信号”。晶振原材料之一SiO2,品质精纯,高Q值,原材料经过“炉”结晶化,经过后期加工等,切片(机械磨、光蚀刻)为一片um单位的晶片,利用晶体的压电效应,晶体靠机械振动产生相应的LO频率。
晶振工艺,尺寸、ESR和高频率为原厂设计难点,晶片蚀刻薄ESR小,晶振的尺寸ESR大,是两对矛盾定论;高频率时钟,从前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基波n奇次波谐波,再后端LC高通滤除基波,现在的技术可以实现一定的高频率器件良率输出。有源 =无源 + IC + 电源。图1.8.1.3-1为晶振等效电路,ESR = Rm,ESR越小越好,依据:(|-R|/ESR <=1时,可能不起振),消费级:|-R|/ESR >=3,工控级:|-R|/ESR >=5,车规级:|-R|/ESR >=8;
晶振选型:低ESR,ppm取值:频率容忍度+稳定性容忍度。
晶振电路设计,一般如图1.8.1.3-2;Rf为反馈电阻,高阻抗低噪声,现在IC大都内部集成,设计可预留不上件;R1为限流电阻,为晶振drive level输出限流,如图1.8.1.3-4计算,R1一般取值0R-几K,输出为mW级别,一般上件0R。C1和C2为负载电容,C1+C2+晶振等效电路组成一个完美的一个谐振电路,C1和C2参考晶振datasheeet推荐值设计,实际测试结果中心频率必定存在偏差;
晶振测量,如图1.8.1.3-3,晶振标称频率:40MHz,实际测试为:40.0005MHz,ppm=|实际测试-标称频率|/标称频率;正偏(实际测试>>标称频率),降低负载电容C1和C2容值,反偏则反之;
晶振layout,晶振频率低,幅度值一般为VCC±10%,能量一般,需要借助传导载体对外辐射,比如金属外壳虚焊(天线收发),或晶振邻近存在长走线带走晶振频率,然后甚至倍频波动,形成RE问题或者CE问题。晶振灵敏度,如图1.8.1.3-5,微小灵敏度受自身电容、负载电容影响和频率直接影响;整体灵敏度,还温度相关,信噪比相关;晶振牵引力是为小产品空间限制设计(无需外面负载电容,晶振内部调整相关参数);布局保证边沿晶体10H(电场辐射),与热源隔离(晶体热敏感),负载电容差分走线短(提高SNR),晶体和走线包地(隔离干扰),周围不要有长走线(尤其是走线通往接口CE问题,通往挂载RE问题),
晶振事故,一般事故:负载电容不适配导致频偏ppm ∞不起振,IC VCC/电源原因;特殊情况:周围影响SNR过低,布局周围有高温器件(满载工作热传导/热辐射),器件一致性问题(ESR偏高),器件及适配电路一致性问题(drive level>标称值);
图1.8.1.1.3 -1(图片引用网上)
图1.8.1.1.3-2(图片引用网上)
图1.8.1.1.3-3
图1.8.1..1.3-4(图片来源侵权删)
图1.8.1.1.3-5(图片来源侵权删)
小节知识点来源于个人通信系统设计笔记,分类记录好文籍+个人经验总结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