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走向成功第一步:精益思想要到位!

2023-3-31 09:35 724 3 3 分类: 管理 文集: 精益生产专栏
“精益生产”发展至今,在许多企业挣扎下,多少都尝到了“精益生产”的甜头:

福特通过FPS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丰田通过TPS 模式,创造了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 海尔 “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实现了先为客户创造价值再实现自身价值的双重效果,鼓励员工自主创新; 美的 “T+3 计划优 化”通过产销供联动压缩供货周期,提高效率。

但精益生产引入国内,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水土不服,在上世纪 70~80 年代,“精益生产”就被引入国内——当时长春一汽通过外派人员去日本丰田企业交流学习后,回厂着手实践精益生产模式的运行。

但当时正值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导致精益生产方式不被大众所接受和理解,加之企业传统思想的影响,精益生产未能获得较大成效。


因此,要不想重蹈覆辙,“精益思想”要到位:

1)精益不等于裁减人员,而是消除浪费,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可能有小幅度的裁员,但并不是一味地裁员。

2)一旦领导者放弃发展精益管理,则企业难以走上精益之路,更难以得到更大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要知道,精益管理不是大企业才需要的管理方法,规模较小、人员较少的中小企业同样需要。

3)很多中小企业在短期实施精益生产方式后,看不到明显增益的效果就认为自己企业不适合经济管理,从而舍弃精益管理方式;又或者在实 施精益管理得到一定的成果后,满足于现状而不进行更深入的精益改革,遏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员工与领导者缺乏对精益思想的认可和深入认知。

4)企业在精益管理实施过程中生搬硬套模式,滥用精益方法。有些中小企业在实施精益管理模式时,并没有充分调查企业自身情况,就把所有的精益管理技术方法都运用到企业中,或仅使用某一种精益管理技术方法,把精益模式与精益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割裂或错误的搭配,最后导致企业实施精益管理的活动混乱地进行,难以达到理想中的精益管理效果。

5)企业在实施精益管理后,不能及时地对精益的实施进行考核评估,造成精益效果不能持续有效。缺乏精益的考核评估,会容易淡忘精益做法和精益目标,没有动力坚持精益改革;也不能及时地发现和解决精益改革实施存在的问题, 得不到员工的精益反馈,这样不利于企业的持续改善和发展。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3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