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背腹受敌, 优势不再
理想的2023年其实过得并不差。数据显示,2023年造车新势力销量数字排名和销量辆从高至低分别为:广汽埃安(48万辆)、理想(37.6万辆)、蔚来(16万辆)、零跑(14.4万辆)、小鹏(14.1万辆)、哪吒(12.7万辆)、极氪(11.8万辆)、问界(9.4万辆)以及岚图(5.5万辆)。上述品牌中,除了哪吒同比2022年销量减少16%,其他品牌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幅度最小24%、最大182%,而理想就是后者。另外,去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理想汽车净利润28.13亿元,毛利率更是达到22%,成为新势力中的佼佼者。然而,出色的成绩并不能打消理想的焦虑。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环境日益内卷,理想则腹背受敌,面临着问界、小米等新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的夹击。新势力方面,背靠广汽的埃安,有技术,有工厂,有供应链优势。赛力斯与华为合作设计的问界,搭载华为全栈科技,吸引了一大批华为用户,自带流量。同时,问界新M7/M9突出大空间和高级内饰,直接跨过了理想的“护城河”。还有即将上市的小米汽车,打出了“人车家全生态”的概念,作为营销高手的雷军更是用价格悬念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传统车企的竞争力更是不可小觑。数据显示,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全球销量达302.4万辆,同比增长62%,力压特斯拉继续保持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地位。吉利也不甘示弱,今年1月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了591%。理想汽车的不俗成绩来自于其相对差异化的定位——即只做大尺寸SUV;面向家庭用户痛点设计的大空间、舒适座椅、影音娱乐功能以及锦上添花的增程功能,在市场中一度稀缺。但现在,科技巨头和传统车企都瞄准了这个细分市场,如果打起价格战,底子薄的理想可能难以招架。事实上,价格战问题已经初现端倪。1月,理想L7/L8/L9全系列推出优惠活动,不同车型降价3.3万至3.8万元,显然是针对新上市的问界新M7和M9。然而,该优惠活动引起大量车主不满,尤其是在去年12月购买理想的车主。部分车主在网上投诉,称理想销售称12月优惠最大,遂改变了原本2月购买的计划,结果遭到“背刺”。理想汽车社区App中,可以看到不少车主抱怨,并且质疑理想的“保价协议”,有车主经过多次沟通仍未获退差价。“我们不打价格战,我们要做价值战。”李想显然食言了。造车新势力们恐为人作嫁衣?
回顾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造车新势力们的关键词是“爆雷”和“内耗”。威马、天际、爱驰纷纷破产或停产,高合汽车则在春节后正式宣布停产6个月。裁员10%的蔚来艰难地拿到了新一轮的投资,勉强续命,目前销量仍不足以实现盈利;小鹏汽车启动组织架构改革,2023年第三季度净亏损38.87亿元,毛利率低至-2.67%。继续融资、烧钱研发和营销、卖车回血,是造车新势力们共同的创业模式。然而市场空间有限,竞争对手众多又各有绝活,新势力们已经开始内耗,挣扎在生存线边缘。活得相对好一点的理想,决定乘胜追击,在2024年内开满800家店,进一步到下沉市场抢占先机。只是,市场瞬息万变,竞争对手也在发展,不可控的变量实在太多。这不禁让人联想到2013年的互联网电视大战。彼时,小米、乐视、微鲸、暴风、风行等等新势力品牌拥入市场,与传统电视厂商厮杀,一度强势;但在砸钱赚吆喝、概念炒完之后,乐视们的结局大家也都知晓,市场最终回归理性。11年后,当初的一众互联网电视品牌中只有小米真正站稳脚跟。消费者现在选购电视,回归画质至上,拥有核心技术的三星、海信、TCL们,重新瓜分整个市场,互联网品牌们最终被淹没在时代洪流中。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与当年互联网电视的发展何其相似:炒新概念、找代工厂生产,只待市场内卷到一地鸡毛之后,作鸟兽散。不难发现,当一个传统产业进入转型期,新势力往往扎堆出现,贡献灵感、开辟新赛道;但当短暂的红利期过后,新势力由于其糟糕的商业模式、缺乏核心技术和持续的资金,最终还是会被无情地淘汰。目前,传统车企已经摸清了新势力们的优势,包括自动驾驶、优化车机和生态,开始加大投入追赶新势力;另外,在混动结构、动力布局、电机技术方面,有着丰富造车经验的传统车企更是具备天然的“机械素质”优势,新势力们却需要依赖代工厂。当汽车全部都标配大屏时,只能说新势力不再“新”,消费者终将回归驾驶体验和安全性。李想曾经在内部信中表示,2025年还将推出一款超级旗舰车型、5款增程和5款纯电车型,专注细分化的家庭用户市场,未来目标还是非常清晰的。但同样可以预见的是,理想和李想都需要继续面对用户对其驾驶性能、安全性和价格方面的质疑。用产品说话,从“新势力”逐渐成长为新能源时代的专业车企,可能是最好的回应。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