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制造工艺第006篇 可焊性

2024-6-30 01:00 354 4 4 分类: EDA/ IP/ 设计与制造 文集: 3 制造工艺
[初次发表 24-06-30  最后编辑:24-09-18] 
    可焊性应该从定量角度去理解。IPC术语中,“可焊性”对应Solderability 这个英文单词,意思是“The ability of a metal to be wetted by molten solder”,即金属(表面)被熔融焊料浸润的能力。也就是说,可焊性是金属和液态合金焊料之间“亲和”的程度。如果只是从“可”和“不可”来理解,就只看到了可焊性的两个极端,忽略了中间的过渡区间。
    焊接的前提是去掉金属氧化物(MO)。为了让液态合金焊料接触到金属,需要助焊剂(Flux)里面的酸来溶解MO。
    影响可焊性有4个因素——MO/酸的量、酸的强度、涂层材料的量、焊接温度和持续时间。
    1. MO的量——MO越厚,就需要消耗更多的酸。和氧接触时间越久的金属,氧分子渗透到金属表层的深度更大,MO的厚度也越厚。去氧化过程是一层一层进行的,每一层都会消耗酸。
    2. 酸的强度——去氧化的本质是酸和金属在争夺氧。强酸比弱酸有更强的抢夺氧的能力。MO的键能越大,需要用的酸就越强。被酸去除的难度次序是:锡 < 铜 < 镍 < 不锈钢 < 铝 < 铬,镁,钛。
    3. 涂层材料的量——涂层材料需要在焊接温度下保护焊接区域。如果量不足,就不能形成完整的防护;
    4. 焊接温度和持续时间——焊接过程中,较高的温度有利于酸和MO的反应。同时,酸和MO反应产生的水会蒸发而带走热量,这需要外部输入足够的热量来保持温度。酸和MO的反应需要时间,否则来不及消除MO。
    当4个要素都合格时,液态焊料与金属结合,能够在焊接区域充分形成金属间化合物(IMC)。

   
Ref
    

作者: 电子知识打边炉,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406155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4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