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Verilog-FPGA硬件电路设计之七——矩阵乘法流水线结构

2013-10-18 09:54 16484 30 16 分类: FPGA/CPLD 文集: Verilog-FPGA硬件电路设计

二维流水线结构矩阵乘法(Array Multiplication

上一篇文中建立了矩阵乘法运算的数据路径,从仿真结构中可以看出整个计算方案的可行性,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硬件运算单元的资源利用率不高。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每次计算两个3*3矩阵的乘法之前,需要将整个运算单元中的每个寄存器都清零,但是9个输出结果不是在同一个时刻输出,有先有后。当最先出结果的P11计算出第一个结果之后,它就不再输出新值了。其实这时硬件电路是存在的,而且是在不断计算出新值,只是这些值不是我们需要的有效值。那么如果将这些硬件资源完全被利用起来,让它们在最短的时间间隔里都有有效正确数据输出呢。

20130706140741254001.jpg

其实要说的就是流水线设计思想,我们只需要当P11单元计算出新的值,下个CLK将其计算结果输出(只要有另一个机制接收这些值),然后将其清零(如果不清零,那个会累加了上次的计算结果),再然后就可以将下个要计算的两个3*3矩阵对应位置上面的新值输入给P11单元,让其计算两个数的乘积。

其他单元类似,思想就是在输出结果后立即做清零和赋新值,不必等整个计算单元都出结果之后才开始进行下个矩阵乘法的计算。

那么从大局来看,就出现个这样的情况:在上个矩阵计算还没有完全计算出9个值的时候(右下角部分还在计算),左上角的单元就已经开始下个矩阵乘法的计算。关于输出就是,每个CLK都有有效的数据输出,产生了流水输出。而这些输出是从这整个二维矩阵计算单元的某些地方同时输出的,就像水流即向下流也向右流,只是在这里水流对应了数据输出。

回顾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增加整个运算单元的利用率。做了改进,我们可以看出,每个CLK到来时,每个计算单元中的乘法和加法器的运算都是有效的计算。我们一定要记住FPGA做运算和CPU做计算的不同点。FPGA做运算,那些设计好的运算单元,不管你对这些运算单元操作或者不操作,它们都已经以硬件电路的形式存在了,也就是说,每个CLK到来时,它们都进行了一次计算。那么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运算单元,就是不要让它们做无效的计算,让它们每一次的计算都对我们来说是有效的,是一个对整个单元输出有影响的计算。而想实现这样的功能流水线设计方法是必须要采用的。只是有时候单向流水(一维)更容易被我们所理解。其实这二维运算单元也是如此,也可以产生流水。

相对于不采用流水线操作,数据路径不必做太多修改,主要是控制单元更为复杂,要考虑何时对某个单元清零,何时再对其赋值,何时把数据读走等。这些需要比较精准的调度。有人会想,那么这样是不是需要更多状态机状态?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是不是需要更多的硬件资源的开销呢?答案也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流水线的优势在哪呢?其实是速度上面的优势,有时候在不能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频率的情况下,再消耗一点资源来提高其它部分(运算单元)的利用率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运算速度的办法。(注:这并不等同于面积与速度的法则)其实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硬件算法优化方案。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优化算法路径的算法优化方法。

下面是仿真结果: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youdao\ynote\images\38553C81823041DF9129DC26B329C82F\clipboard.png 矩阵还是之前的矩阵。可以看出每个CLK都有2-3个有效输出。

增加了Valid信号,当其为高电平时,说明对应运算单元输出是有效值。其实在算法成熟之后,这些Valid信号是可以撤销的,因为我们完全知道了,输出的规律,只需要在特定的时间读走数据即可。而且我们可以将这些数据合并到几根连续有效的总线上面。让每个总线上面每个CLK都是有效值。(笔者将按照此方法,继续优化输出总线)

下面是对输入最大值时的输出仿真,主要是看数据会不会益处:

测试8bits输入最大值255对应的输出值:

时序仿真:

20130706140753806003.png

255*255+255*255+255*255=195075

255*254+255*254+255*254=194310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30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