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若饥,大智如愚,这是乔布斯说的,很多工程师把这句话作为工程师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工程师是科学家;工程师是艺术家;工程师也是思想家。”实际上,工程师是利用自然科学来创造工程的人。工程既是物质的也是思想上的。许多不朽的工程,伟大的发明以及出神入化的技术方案,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了他们的瑰丽,而作为工程师则更应该看到设计的灵魂。因此我 们应该深入的理解“工程师也是艺术家和思想家”。工程设计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也是工程师思想的结晶。一部精密的机械设备,一个高效而又健壮的程序,一个 复杂而又无懈可击的电路,这些都反映着一些杰出工程师的思想和灵魂,有时你甚至会认为他们的生命已经融入到设计中。
成为一个杰出工程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许多优秀的电子工程师都是从小作为电子爱好者的。爱好不仅要体现在行动中更要深入内心甚至深入骨髓。有许多人问:“每天应该花多长时间在学习中和 工作中?”可以肯定一份耕耘就会换来一份收获,但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想取得成功并不是比赛谁花的时间最多,而是看谁付出了更多的“思考”。不要以为一个学生坐在自习教室里看了多少小时的书就是“勤奋”,也可能比呆在寝室里的学生还要“懒惰”。也就是说“勤奋”是大脑的勤奋,而不是身体和和形式上的勤奋。
一次一个人问一个工程师,你每天花多长时间来工作,回答:“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思考。” 要多思考,每天早起床后刷牙的时候、上班的路上、吃饭的时候甚至和别人谈话的空闲瞬间都有可能诞生灵感。我很多设计思路和灵感就是在跑步或散步的时候想到的。同时,热爱工程师职业的前提是一定要能领略到工程和自然科学中的美感。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从科学的常识到科学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的生活中。
然后,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习惯,深度和广度,以及思维方式和思维素材的选取。成为一个工程师确实有很多品质是天生的和决定性的,学校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也只是一些辅助措施。主要是自己要多动手,多感悟。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比如,PCB的设计,可以从低速电路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从高速电路,场,阻抗控制等角度考虑,这样能极大的拓展思维。
每个人的思维着眼点和注意的方面都不相同,很多人从小就会将注意放在自然科学之上,这些孩子中有很多就是未来的工程师。比如一个10岁的小学生看到一幢大 楼,他会马上考虑大楼是如何建造的,塔吊又是怎么一节一节接起来的,那么高的大楼外墙的玻璃是如何安装的。另一个孩子会想工程师真伟大,还会想到一些诗句 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显然两个孩子一个可能更适合作工程师另一个适合成为文学家。所以人们经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些人的长处和思维方式在工 程师职业中无法发挥,可中国教育的教条化却无法让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专业。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是文学爱好者,对中国历史和社会有许多见解,阅读广泛文笔 也好,可偏偏学了电子这个专业,这不是人才的浪费吗。所以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而不是工作时和端起书本时才是。很多学生很努力的去 学习,可一直无法入门就是这个原因。当拿起书本时发现一个问题或者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他们会努力的解决,可放下书本就不会再自己提出问题和独立的思考了。
工程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 惯,比如思考深度不够,和不会独立思考。一个公式放在面前能做题,能考试,但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自然科学好比一个花园,一些科学巨匠写下了无数“不朽的文章”来描述它,这个就是牛顿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的巨大魅力所在。数学公式就好比文章中的文字和句子,只是做文字游戏或者简单的背诵有什么意义吗?请问问自己你对这个“大花园”了解多少。你闭上眼睛能想象出这个花园 的景象吗?工作中很多优秀的工程师随笔可以写出很多方程,门外汉会惊讶的说记忆力真好。其他根本“就没背过公式”。因为记得“花园”是什么样的,即使哪位大家用什么词汇描述的“花园”记不清,可依然能清楚的描述出来。这才是理论,理论不是指“文字”和公式而是前人的思想。
许多学电子的学生说模拟技术难学,我告诉他们其实学好模拟技术并不是要学好模拟电子本身。世界本来就是模拟的,所有的物理量都是模拟的,这就是模拟。所以 你对自然科学的最根本看法和世界观直接决定模拟水平的高低,也就是物理学水平的高低。我的意见是:不要以为拿着模电书学下去就能有本质的改变,一定要提高 对事物的认识和对自然科学的理解,提高对模拟量的驾御能力。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对概念的感性认识。
所以工程师要注重概念性的思考然后深入进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靠死记硬背在这个行业不会走的太远。
作者: 启芯硬件,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44371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