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流是做方壳电池为主的,从全球来看,是以日韩两极为主导的。
有这么几个趋势:
1)BEV的电池
VDA做的BEV2的规格,硬着头皮大众和BMW做了,这个单体的结构如下图。方壳里面绕,单体内层和外层与表面的温度差异很大啊。用来做PHEV,需要控制力高超。用来做BEV继续多卷,卷成大巴用的么。多卷一些,把电池做厚做大,热量的散发就有点类似圆柱了。这种工艺,其实就是借用了圆柱的设计理念,一并把它的散热不好的毛病带过来了。软包从薄到厚做,固然也会有许多问题,这个就太容易到天花板了。
2)成本分析
这块我是不太会做,不过看到台湾的工研院的吕学隆教授作了,我就转过来。单体层,确实贵一些,主要是壳子贵一些。
3)看大势
三星接过方壳的气质,把麦格纳的系统部门收入囊下,接下来是要打价格战把日本人搞下去。欧洲用硬壳的几乎都给攻下来了,福特和戴姆勒还有待争取,中国这边就很关键了。
战略大势,不是我们一个案子两个案子可以比下去的。
a)韩国企业
b)日本企业
小结:
1)这里的模组设计更有些意思,特别是德企三强后续更新其设计,都是模块化为主导,一错N多个平台错误
2)日本的设计,由于从HEV跃迁到PHEV,所以一般而言都很保守的
3)其实比到最后,大家都是从应用中学习电池,创新的动力确实在电池企业这边,整车企业如果真有一波大趋势,不拿钱来结盟做研究和跟踪,后续整个模组设计工艺和整合能力也会有边缘化的风险。这个博弈过程,很艰难了。离得过近,把企业绑住了,离得太远,真要别人一下子甩开差距,后面怎么跟。光靠电气化架构的优势,是比较难追回来的,好在现在电池的情况,也就是让原来HEV做不好的企业,可以做PHEV和EREV,光卖纯电动汽车,全世界的企业都没办法盈利。
用户377235 2015-12-20 23:03
用户593939 2015-10-29 23:48
用户569158 2010-5-12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