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说客户的语言

2012-2-2 14:57 2336 8 11 分类: 采购与分销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看到一篇小文章,说在一个案例中,模仿客户的销售员比不模仿的成功率高百分之十几。说是模仿,其实是说客户的语言。这样一方面容易沟通,另一方面缩短了双方的距离,销售成功率提高也就不稀奇了。

 

对供应链管理来说,不管处在供应链的哪个环节,每个职能都有客户(内部或外部)。能否说客户的语言,对部门和个人的成功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学会说客户的语言呢?

说客户的语言得理解客户所在的行业、产品和业务要求。作为职业经理人,理论上我们的管理和领导才能不受行业、公司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用不着深入了解公司、客户所在的行业、产品。否则,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飘,没法扎根,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对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尤其如此。有些职业人士屡屡跳槽,如蜻蜓点水,不能吃透一个具体的行业或产品。有些虽在同一行业待了多年,却没兴趣学习,对所在行业和产品的理解少得可怜。这样,你就不能很好了解公司、客户发展方向,就不能有效地预测公司、客户的需求。放在内部客户上也同理。不了解内部客户的专业,就很难有效地沟通。了解并不是说得成为专家,例如读一个工学位来你支持设计部们。平常多留意,把内部客户的二三十个最基本的概念、名词弄懂了,对于有效沟通就阔绰有余了。理解内部、外部客户的语言,我们就可能更好地把自己对接到客户的价值链上,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说客户的语言也意味着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客户着想。我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客户的存在;没有客户成功,就没有我们成功。这话听起来有点冠冕堂皇,其实是至理名言,尤其是一个人做到一定层次的时候。没有这一心态,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抱怨客户,觉得他们傻,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拥有这一心态,你会更可能先去理解为什么客户会做那样做、提出那样的要求,然后尽量地去解决问题。举个例子。我曾经有个客户,其总部在亚洲,在北美建了一个很大的生产设施。几十亿美金的生产大厂投产后,急单如雪片飞来,百分之**十的货是通过加急的方式来订。作为对比,全球其他客户是10%左右。这对计划、物流和客户服务带来很大挑战。很多人在抱怨。但仔细想想后,也就理解客户为什么这样做了:(1)客户的客户的新产品导入非常成功,需求量大增,导致客户投产即满产,产能扩张太快;(2)客户是亚洲公司,轻计划,重执行,"手指挥脑袋",依赖执行来弥补计划的不足;(3)文化差异和沟通问题:亚洲的高管与北美的基层管理没法有效对接,北美的贵族员工没法适应亚洲的狼性文化,时区、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使客户内部沟通困难重重。这些都导致客户方是一团乱麻、鸡飞狗跳。客户方也想改进,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抱怨,不如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例如对于一些库存过期风险较低的物料,我们多备些、库存水位设高点,即使以后这个客户不用,我们还可以卖给别的客户。在物料预测方面,客户跟本没能力做:说是一个客户,其实是好几个生产线,不同的生产线之间搭接很少,生产线管理人员整天救火,上面被那些亚洲高管骂(如果你在欧美公司工作惯了,恐怕很难接受那样的责骂),下面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哪有精力做预测,并一层层汇总?客户的采购、物流计划员大都是些典型的催货员,对预测、计划知之甚少,为混口饭和养家糊口奔波,很可怜,尤其是就业市场这样差的情况下。理解了这些,你就会更加哀其不幸,而不怎么怒其不争了。结果这预测的事就由我来负责。参照该需求历史和别的类似的客户,再加上一些安全系数,每周花一两个小时,这预测也就做好了。两三个月下来,大多问题都理顺了,公司也没有承担太多的库存压力,客户对我们的评价也非常高。

 

作为职业经理人,我们大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在服务客户上,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客户,我们缺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心态,即一颗为客户着想的心。在某个职业做久了,接触了很多的内外客户,负面的感受就会积淀,客户的形象就会越来越负面。是的,我们是专家、内行,客户是外行,他们不懂自己做什么,也不懂我们做的,但经常外行指导内行。职业人的挑战就在于跟外行打交道。而且这世上外行居多,你越是身居高位,你越得与更多的外行打交道。有没有一颗为客户设身处地着想的心,往往决定了一个人在职业上能走多远。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3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ok-lee_280086119 2015-9-11 11:09

好的

用户1575674 2012-2-6 15:15

下一步就是客户,顾客是上帝。。

用户750621 2012-2-3 13:41

说的太好了,必须得顶!

用户950884 2012-2-3 09:36

有这么个说法! 值得鉴赏!
相关推荐阅读
刘宝红 2016-06-18 07:35
前后驱动,中间控制:推荐刘宝红的新书《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
一口气读完了刘宝红先生的第二本专著,《三管齐下改善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的解决方案》,总共大约花了四五个小时的时间,总体感觉是四个字:共鸣!过瘾! 本书共分三部分,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前端...
刘宝红 2016-06-06 17:32
治大国若烹小鲜——供应链怕折腾
《道德经》上有这么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家就如炒小虾小鱼一样。小虾小鱼,要轻手轻脚地炒,要不都给炒碎了。国家虽大,其实也一样,经不住大折腾。顺其自然,改良的效果好过革命。 ...
刘宝红 2016-05-28 16:02
学历替代不了经历,经历也替代不了学历
在王建硕的网站上(www.wangjianshuo.com),看到GE总裁伊梅尔特的一句话: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经验。很有同感。 不管我们拿到多少学位,读过多少书,听过多少人的演讲,但看或听别人干...
刘宝红 2016-05-18 10:46
我,不是我们
一位首席采购官告诉我这么一个故事。他当年新到一个公司时,需要整体提升采购与供应链部门的水平,其中一项任务就是从外面招聘新鲜血液。该公司地处美国中部,属于那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虽说是该州的首...
刘宝红 2016-05-13 12:03
新书:《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
过去10年里,我几十次来往于北美和国内,深切感受到,企业成本压力大、库存水平高、投资回报低的问题非常普遍。这三大问题盘根错节,错综复杂,不管是几千亿的大公司,还是几千万的小公司,都欠缺系统的解决方...
刘宝红 2016-05-11 14:39
有计划地生活 – Life with a Plan
小时候看惯了漫画上帝国主义的大鼻子,认为那是美国人与我们的最大区别。等到来了美国,见得多了,发现老美的鼻子并不那么大(相反,有些欧洲人确实有一颗大鼻子)。区别呢多的是,我认为其一就是那个计划日程的...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3
8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