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快要毕业的博士生,看名字,应该是印度、中东或巴基斯坦人,在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上跟我联系上了。我想,他是想找工作吧。果然,第二天他发电子邮件过来,开口即说,hi,我是某某学校的博士生,有这样那样的背景,你们公司有合适的职位吗?
我看着这电子邮件,总觉得不舒服。我不是有名字吗?你跟我在 LinkedIn上联系上了,非常确切地知道我的名字、工作背景和其他基本个人信息。如果只有一个hi,总觉得很突兀。很想回信提醒他,想想还是算了,素 不相识地,伤着人家的感情也用不着。不过这老兄就又失去了一次改进的机会。他肯定不是第一次这样发邮件。遗憾的是,这也注定不是他最后一次这么做。有些不 良习惯或做法一直没法改掉,其实就是因为欠缺闭环的反馈机制,当事人是"身在此山中",往往根本不知道那习惯不好。
这也反映了这位初入职场者的青涩。除了称呼突兀外,这位求职者看不出还做过多少研究,只是大海捞针式地问有没有合适的职位给他。我想告诉他,所有的 职位都在公司网站上张贴出来了,如果你能找到合适的职位,我倒可能帮你转送简历。转眼想想,还是算了。他在那里碰运气,我又何必这么认真呢?其实工作环境 里,经理人大都很忙,每天动辄处理二三百封邮件,开一连串的会议。谁能有时间去帮这样的人做研究呢?在硅谷,总监层次及以上的人,一天基本都在会议中度 过,日常工作大都在会议间隙完成,或者在下班后加班加点。如果你是向这些人求职的话,他能给你的时间估计就几秒钟,你得把所有的信息都准备好,让他在几秒 种内就能做决策,是把你的邮件转给某个手下或同事呢,还是直接送到垃圾箱。
七八年前,我老板给大家一篇文章,说的是如何成为一个完美的员工。大多东西都忘了,其中一点倒是牢牢记着:如果你要谋求上级的批准,你应该把所有该 准备的信息都准备好、该做的分析都分析完,上级唯一要做的就是说Yes或No。不完整的信息或分析都会造成浪费,因为决策者得打回,申请者得提供新信息或 重新分析,其实也是质量一步没做到位的表现。我这些年,经常收到读者的邮件,征求职业发展或业务上的问题。有些写得非常具体,要我做的就是说Yes或 No。有的就跟这位博士生一样,泛泛而谈,问题不具体,背景信息不全,我想帮忙出些点子,回头一想总觉得风险太大,弄不好就误人子弟。于是Email就放 在那里,隔天又有几十上百份Email进来,这Email就从视线里消失了。
用户978825 2013-4-18 19:17
用户1688388 2013-3-28 11:40
用户835684 2013-3-20 19:35
用户623274 2013-3-20 17:30
用户1482746 2013-3-20 14:41
如果你要谋求上级的批准,你应该把所有该准备的信息都准备好、该做的分析都分析完,上级唯一要做的就是说Yes或No...
用户980283 2013-3-20 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