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你没法“确保”绩效

2014-5-22 14:00 3309 24 29 分类: 采购与分销

十几年前,我在同济大学读研究生,导师丁士昭教授访问日本回来,说日本建筑公司对于安全非常注意,施工现场有专门的人站在那里确保安全。不过他说,就建筑工地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来说,日本并也没好到哪里。后来我到了美国,经常看到道路上施工,短短一段施工现场,两头各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大汉,啥事也不干,专职负责安全。我没看到过统计资料,但估计美国的施工安全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这似乎有悖常理。不过想想看,如果干活的人都不注意自身安全的话,别人怎么能"确保"其安全呢?这就如在质量管理上,如果做生产的人不一次做对的话,通过第三方来确保质量成本会很高,也不会真正根除质量问题。


这放在绩效管理上也是。以前我在硅谷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有些员工表现不好,绩效差不说,团队合作精神就更差,大老板管不过来,就再雇一个经理来管理。结果可以想象:绩效还是没好到哪里去。还是一句话,如果员工的积极性不高,自己对工作没有热情,管理层是没法"确保"员工绩效的。公司官僚机制越来越复杂,就是因为想通过层层管理来"确保"绩效。你知道,这就是大企业病,是企业效率低下、失去竞争力的一大根源,是国营企业里领导们“三令五申”另一个版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过来,好员工是不需要管理的;他们需要的是方向、目标,以及资源和支持。如果你必须得管理一个人,那要么是你雇错了人,要么是你的管理方式值得商榷。


上面说的是员工的激励机制。在系统和流程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健全的系统和流程,你也没法通过管理层的特别注意来确保绩效,让其持续高于系统和流程能够达到的水平。


举个例子。有个公司的总体按时交货率为95%左右,这是现有系统和流程能达到的水平。新近好不容易打入一个大客户,但大客户的要求是98%的按时交货率,迟到罚款。为了确保给大客户的按时交货率,管理层就只得频频介入催货、救火,重点作战,整天督促供应商赶工加急。但问题是,一旦注意力转移,按时交货率就往下掉,重回95%左右。根本原因呢,是因为系统和流程没法确保给大客户更好的服务水平。比如该公司的ERP系统是不管客户大小,先到先服务,没法系统给重点客户优先待遇;短缺时,虽说在分配时优先照顾大客户,但最终还是哪个客户吵地凶,哪个客户拿到料;供应商的按时交货率也一直在一定水平上,很难系统提高。


这问题很有普遍性,也是很多大企业挑战:公司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只有一个,但业务需求不同,供应链没法系统地提供不同的服务水平,例如对签订了长期协议的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对没有合同关系的服务水平差一点等。在美国,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公司在这几年投入了很多资源,实施supply chain segmentation,一些大咨询公司也在投入很大精力来推进,但效果还有待证明。


既然系统和流程的能力达不到,管理层就得一直盯着,来“确保”绩效,但结果只会更糟:员工的资源大都用在重点客户上,非重点客户就受影响;时间长了,非重点客户反弹(每个非重点客户都是某个部门、某些人的重点客户,这些人最终会吵起来),又制造出更多的问题,导致对供应链的更多人为干涉,消耗更多的资源,让整个组织更低效,整个组织的绩效就更差;绩效更差,内外客户就更不放心,盯得更紧,让你三天一汇报、五天一总结,花掉你更多的资源,让供应链运营部门更低效。这样就陷入恶性循环,运营绩效越来越差。


这就是为什么运营水平越差的公司,就越需要人为干涉;人为干涉越多,公司的总体运营水平就越低。结果不光是自己的绩效做不上去,供应商也跟着受罪。这点局内人没法体会,供应商则有深刻的体会。比如相比竞争对手,我的老东家的供应链运营水平很高,可以说是半导体设备行业的标杆企业,有相对健全的系统和流程。我没体会,公司的第三方物流/仓储感触很深:每次见到他们的老总,他都会念叨,说我老东家仓库里的货最少,反倒加急运输最少;我们竞争对手习惯于“领导重视”,库存虽然更高,反倒三天两头断料,第三方物流就得忙不迭地赶下一班飞机,寄特快。我的老东家后来并购了一个同行公司,一个有不错的产品,但供应链运营奇差的公司,我深有体会:这个公司的管理层习惯性地埋头具体业务,"确保"绩效,但总体绩效之烂,我还真没见过第二个。或许这是为什么他们最终难逃被兼并的命运。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客户常常会降低一个公司的盈利水平,尤其是当公司的实际运营水平低于客户的期望时。如果不从系统、流程的角度出发,提高系统和流程的能力,大客户往往就是压垮一个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在硅谷十多年间,经常看到一些供应商拼命打入行业巨头的门槛,但一旦进入后,系统、流程能力不够,只好从上到下来"确保"绩效,公司的运营效率大减,需要雇更多的人,成本大增,没多久就撑不下去了,最后公司不得不转手,被大公司并购,或者被竞争对手吃掉。但问题是,大公司的管理其实更低效,这系统、流程的能力与客户的期望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消失,而且变得更大。于是大客户越来越不满意,部分业务转移,供应商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差,最后就变成"鸡肋",被大公司贱价卖掉。


讲个真实的故事。我以前在硅谷有个供应商,就这样先把自己卖给欧洲巨头圣戈班,圣戈班扭转不了局面,达不到盈利目标,就折价卖回给这供应商的创始人;这创始人重新包装,结果又高价卖给富士康的半导体事业部。几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富士康经营地如何,该不会又折价卖回给创始人了吧。在公司并购上,大公司往往做地就是这样一马换二羊、二羊换四兔的生意,权当笑话,此处暂不细表。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5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用户979110 2014-6-4 17:34

深有体会,我们大客户每次发TI 的料,后勤部都忙翻天,仓库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要好几个人去搭手帮忙。销售额不如几年前,后勤部门的人倒是比几年前多了好几个。运营效率很重要

用户941531 2014-6-3 11:41

有点可笑, 难道管理层不应该帮忙追料?

用户876070 2014-5-26 10:42

我们公司现在就是这种情况...

用户1018933 2014-5-14 15:47

有道理

用户1012514 2014-5-8 22:56

有所体会,当follow up成一个团队的口头禅时,你就会发现,什么事好像都压着deadline了~~非常的痛苦。而且,久而久之,你也会习惯被人追着你要东西了。
相关推荐阅读
刘宝红 2016-06-18 07:35
前后驱动,中间控制:推荐刘宝红的新书《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
一口气读完了刘宝红先生的第二本专著,《三管齐下改善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的解决方案》,总共大约花了四五个小时的时间,总体感觉是四个字:共鸣!过瘾! 本书共分三部分,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前端...
刘宝红 2016-06-06 17:32
治大国若烹小鲜——供应链怕折腾
《道德经》上有这么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家就如炒小虾小鱼一样。小虾小鱼,要轻手轻脚地炒,要不都给炒碎了。国家虽大,其实也一样,经不住大折腾。顺其自然,改良的效果好过革命。 ...
刘宝红 2016-05-28 16:02
学历替代不了经历,经历也替代不了学历
在王建硕的网站上(www.wangjianshuo.com),看到GE总裁伊梅尔特的一句话: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经验。很有同感。 不管我们拿到多少学位,读过多少书,听过多少人的演讲,但看或听别人干...
刘宝红 2016-05-18 10:46
我,不是我们
一位首席采购官告诉我这么一个故事。他当年新到一个公司时,需要整体提升采购与供应链部门的水平,其中一项任务就是从外面招聘新鲜血液。该公司地处美国中部,属于那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虽说是该州的首...
刘宝红 2016-05-13 12:03
新书:《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
过去10年里,我几十次来往于北美和国内,深切感受到,企业成本压力大、库存水平高、投资回报低的问题非常普遍。这三大问题盘根错节,错综复杂,不管是几千亿的大公司,还是几千万的小公司,都欠缺系统的解决方...
刘宝红 2016-05-11 14:39
有计划地生活 – Life with a Plan
小时候看惯了漫画上帝国主义的大鼻子,认为那是美国人与我们的最大区别。等到来了美国,见得多了,发现老美的鼻子并不那么大(相反,有些欧洲人确实有一颗大鼻子)。区别呢多的是,我认为其一就是那个计划日程的...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5
24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