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板是对的--当元老遇到新老板时‏

2016-1-12 21:28 1369 7 10 分类: 采购与分销

MBA刚毕业的几年间,我在硅谷的一家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从事供应链管理,管理供应商。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周期性很强,是“牛鞭效应”的重灾区,业务起伏之大,几个月内订单可以翻倍,也可能减半。环境严酷,人员变动非常大,三年内换了4个老板。每次换老板,以前做过的都得从头来一遍,因为新老板大都有自己的一套。如果老板是来自别的行业,问题就更大:因为不了解新的行业,很多半导体行业的做法、惯例,好的也罢,差的也罢,都会受到挑战;以前的决策,推倒重来的可能就更大。当时觉得专业人士的痛苦,莫过于外行领导内行、新手管理元老了

直到遇到了通用汽车的前副总裁杨玉兰女士(Shirley Young)。那是2006年四月,美国华裔精英组织“百人会”在旧金山举办第15届年会,最后一个活动是“导师计划”,即由工业界德高望重的成功人士指导年轻人。我有幸分到杨女士一组,就问她该怎么办。她的回答有点意外:按老板的办。她解释道,老板往往会知道一些下属不知道的情况,但不一定有时间,或者方便给下属一一解释清楚;他们的经历也往往比下属更全面、丰富,是过来人,尽管不一定是在下属的专业。想想也是,现在的老板,至少在外资企业,都是工作老板,即有自己的一份份内事,又要管理一帮人,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们有他们的难处。如果整天面对一个事事都跟自己拧着干的元老,事事都得花上个把小时来解释,也确实是个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盲从,尽管杨女士没有机会进一步解释。我这些年悟出的是,默认老板的要求是正当的、决策是正确的,但如果你知道有些风险老板没意识到,那还是得很客观地告诉老板,力求让老板有全面的信息。以支持者的身份进言,相对于反对者的身份,往往更容易说服老板。这不但适用于对老板,也适用于对所有的人——人的天性是喜欢被肯定。在我的经历中,告诉老板利弊,让他自己做决策,结果往往是老板改变主意。如果老是护着以前的决策,往往会影响就事论事,演变成新领导与老员工的对抗。于是性质从事变成了人,沟通就更困难,要解决就更不容易了

所以,对元老们来说,与其把新老板看作是负担,不如把他看作是机会。视为负担八成让情况恶化,于公司及双方都没好处;相反,视作机会,努力让新老板成功,也会让自己成功。与其拧着干,不如顺着来,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也更有建设意义

后注:这篇文章是2008年前后写的。六七年来,我自己一直在带团队、管员工,深感经理层之不易。在外资大公司里,总监、经理属于中间层,上有高管,下有员工,管人、管事,样样都来,是最幸苦的一个阶层。特别看到一些美国的老同事在挣扎,凭着年资熬到管理层,在业务上不如员工,在管理上也没有建树,一旦裁员,往往最先成为牺牲品,觉得他们挺可怜。人都会老。国内的职业人或许比较难体会,因为就业大军普遍年轻。所以在人们向我抱怨他们的老板时,我的一个建议就是可怜可怜老板,把事儿给结了,move on。是啊,你我正当壮年,这儿不想干了,自然有去处;他们呢,都五六十岁了,退休无门,丢了工作,上哪儿去?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3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perfectsemi_220531586 2016-1-14 13:24

好博文,打赏10积分。

用户1430628 2016-1-14 08:49

好博文,打赏10积分。

自做自受 2016-1-13 13:33

《周易》有示,蛊则饬也。
“新老板”可谓之干父之蛊。
元老,蛊挂爻里有示。

用户1402955 2008-11-6 10:54

为啥跟苹果谈崩了呢?合作后肯定会双赢,移动到后面很可能会输在自己这种心态上。


手机上网,就是手机的未来,包括商务跟娱乐两大块(参照国外的黑莓与iphone)

用户631208 2008-9-16 08:45

手机上网其实是比CMMB电视更具杀手级的应用。
相关推荐阅读
刘宝红 2016-06-18 07:35
前后驱动,中间控制:推荐刘宝红的新书《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
一口气读完了刘宝红先生的第二本专著,《三管齐下改善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的解决方案》,总共大约花了四五个小时的时间,总体感觉是四个字:共鸣!过瘾! 本书共分三部分,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前端...
刘宝红 2016-06-06 17:32
治大国若烹小鲜——供应链怕折腾
《道德经》上有这么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家就如炒小虾小鱼一样。小虾小鱼,要轻手轻脚地炒,要不都给炒碎了。国家虽大,其实也一样,经不住大折腾。顺其自然,改良的效果好过革命。 ...
刘宝红 2016-05-28 16:02
学历替代不了经历,经历也替代不了学历
在王建硕的网站上(www.wangjianshuo.com),看到GE总裁伊梅尔特的一句话: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经验。很有同感。 不管我们拿到多少学位,读过多少书,听过多少人的演讲,但看或听别人干...
刘宝红 2016-05-18 10:46
我,不是我们
一位首席采购官告诉我这么一个故事。他当年新到一个公司时,需要整体提升采购与供应链部门的水平,其中一项任务就是从外面招聘新鲜血液。该公司地处美国中部,属于那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虽说是该州的首...
刘宝红 2016-05-13 12:03
新书:《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
过去10年里,我几十次来往于北美和国内,深切感受到,企业成本压力大、库存水平高、投资回报低的问题非常普遍。这三大问题盘根错节,错综复杂,不管是几千亿的大公司,还是几千万的小公司,都欠缺系统的解决方...
刘宝红 2016-05-11 14:39
有计划地生活 – Life with a Plan
小时候看惯了漫画上帝国主义的大鼻子,认为那是美国人与我们的最大区别。等到来了美国,见得多了,发现老美的鼻子并不那么大(相反,有些欧洲人确实有一颗大鼻子)。区别呢多的是,我认为其一就是那个计划日程的...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3
7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