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重庆公司总经理沈长富面对媒体访谈时建议:屏蔽网络不良用语,如“3Q”(ThankYou)、bt(变态),“囧”、“槑”等生造字,原因是青少年长期接触这些网络语言,会产生不好影响。
其实,这已不是第一次对网言网语进行“另眼相看”了。
记得早在2006年3月1日,作为全国首部规范范网络语言行为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就开始正式实施,根据办法规定,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将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信息产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则负责对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以及中文信息技术产品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上海各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还建立起监测工作网络,对各类媒体、公共场所用语、用字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向社会公示。
当时针对网言网语是否属“洪水猛兽”的争议就曾激烈上演过,如今4年过去了,回望该部地方性法规,或许早已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了,没有被执行或落地的法规又有什么效力呢?再回望近4年网言网语的发展,那可谓是风声水起,他们至少可以被化归到以下几个类别:
1、简化类:3Q、bt、YY、FB等
2、针砭类:天价烟、俯卧撑、打酱油、周老虎等
3、调侃类:寂寞、走召弓虽、贾君鹏等
4、生僻类:囧、槑、烎等
5、段子类:哥抽的不是天价,而是寂寞;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拉;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羊!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
每个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产生并迅速被网友主动传播,并呈所向披靡之势,笔者认为原因无非如下:
1、简单易记,诙谐幽默,想象力和延展性无穷;
2、PK传统,快餐文化,容易被网民不断流变和演绎而不固步自封;
3、引酷潮流,娱乐大众,释放压抑与单调;
4、亲切、方便、形象、生动、表现力弓虽;
5、解构主流话语权,回归阐释学本宗,倡导多元化价值观;
6、结合时政,针砭时弊,体现民间草根网民的力量。
同时最重要的是,网言网语是网络文化的集中反映与体现,毕竟互联网已经构建出了一个虚拟空间场域,在这样的对话空间中,插入深刻反映网络文化特征的网言网语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且网言网语是被网民集体创造并不断演绎的,语言对于人类而言,都是中性的,不存在良与不良用语的评判,语言仅仅是一个对话和沟通的符号介质罢了,谈及屏蔽,未免有点危言耸听了,毕竟日常生活中,不同地区的各类粗话、俗话、荤话、痞子话甚至脏话不可省数,难道在沈长富代表眼中,这些话语也都应该被屏蔽?问题是,屏蔽得了吗?这些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没有这些话语的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是枯燥和索然无谓的,正如同不骂“娘西屁” 的蒋介石,那还是真实的蒋介石吗?
除此之外,网言网语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其都是通过网民口碑传播方式存在的,既然如此,那又如何来实施屏蔽呢?因此在笔者看来,作为80后、90后的青少年,因为是伴随互联网长大的两代人,作为长辈,我们更应该持宽容和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他们使用网言网语,而非动不动就要封杀或屏蔽。
版权声明:本博文章均为原创,仅代表博主个人言论,与任何官方或非官方组织无关,转载请经授权。
联系方式如下:
MSN:zhaofujun@hotmail.com
QQ:43471982
mail:zhaofujun_1981@163.com
xyh45_431528256 2010-3-11 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