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下马后,原来的实验都停了下来。看着放在一边的那台TRS-80,想着曾经在上面做过的工作,觉得很不甘心。经过这一段,我对它的使用也基本了解了,很想继续在上面做些事情。恰逢一个项目开始预研,对其中的天线调谐器,是要引进,还是自制,一直争论不休。能不能引进,不是我说了算的事,可是我在闲着没事时干什么却可以自己做主。我设想着,依据天线调谐的过程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用这台TRS-80来模拟这个过程,看看能否找到“自动”调谐的办法。我开始游说单位的领导,说这台TRS-80的现有配置,很难满足我们的要求,应该增加一些外部设备。领导被我“忽悠”的同意了。于是,在原来的三件套的基础上,又添了一台5吋软盘机和一台打印机。现在这套系统看上去,已经挺像那么回事儿了。
我一边学,一边干。先设法用数学公式描述天线调谐的参数关系,再用BASIC语言把它转成一个程序,然后再用迭代的方法在TRS-80上对这个模型反复计算,以此模拟天线调谐的过程,试图找到可以实现快速调谐的方法。一番努力后,这个模型终于可以在TRS-80上跑起来。看着打印机上打出的结果,可以由一个随意设定的边界值逐渐逼近期待的最佳值,让我觉得很受鼓舞。我一直期望着,能把这样的成果转化到实际产品中去。
然而,现实和理想的距离往往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八十年代初,国门开始打开。原来一直闭门造车的工程师们的眼睛,被来自欧美的崭新技术和成果恍的眼花缭乱,被巨大的差距惊得目瞪口呆,很快就被降伏了。全面引进,采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已经是由厂家到用户的集体共识。“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这是当时一个普遍的心态。记得一个老工程师由国外考察回来,谈到国外的所见所闻,摇头叹道:没法子!真的是没法子!你没法儿比呀!
在这种情形下,再谈什么自行设计,只能是被人当作不合时宜的笑话了。我只能把这个想法搁置起来。
不久,IBM-PC及其大量的兼容机开始涌入中国市场。国内也出现了仿制APPLE-II的紫金-II,和克隆IBM-PC的长城0520系列。我们设计室和厂里其他部门也都陆续添置了不少。华丽的人机界面,众多的软件功能,显然比老机器强大的多。那台TRS-80被堆放在角落里,渐渐地被遗忘了。
不过,在当时,至少是在我们单位,有关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定位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买这些计算机来为了什么,它们又能干些什么,从上到下都是稀里糊涂。一直到我离开,那些计算机,除了少数被财务部门当计算器用算算工资外,其余大多数情况下,都沦为了年轻人手下的游戏机。
九十年代初,我来到北美。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立刻感到了巨大的差异。学校里无论是教授的科研,还是学生的作业,都已经是在计算机上进行。诸如MATLAB之类的软件已经成为必备的工具。学生们经常被要求在上面进行各种模拟运算,然后写报告,对运算结果进行分析。看到用这个工具软件,可以随意对小到一个回路,大至一个系统进行模拟,对各种结果选择比对,这真是让我感慨不已。要知道,当时我的原单位,还有相当数量的工程师在用手摇计算机进行工程计算。有一个元件设计室,聚集了十几个工程师,工作就是设计各种电感器件。有的人的大半生,就是靠着手摇,笔算来完成这件事。新产品的论证过程,很多时间都耗费在诸如“如何确定中频频率”,“如何减少交叉干扰”这类问题上。在那种条件下,结论又只能等到样机完成进入测试后才能知道。如果用上计算机和这些工具软件,这些事就完全可以通过模拟计算完成了。这得省多少事啊!一个朋友听我说了这些,开玩笑说:要是你把这些都拿回去,那些人恐怕都得失业了。
因为用计算机让人丢了工作,当然谁都不乐意。但是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方式,甚至生活娱乐方式,却是不争的事实。1995年,微软公司发布了“WINDOWS-95”,使个人计算机的使用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此个人计算机开始了近二十年“WINTEL”一统天下的格局。尽管PC(Personal Computer)这个词在出现时,是个颇为开放的泛指,但时至今日,它事实上已经成了WINTEL类产品的专属名称。
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风水轮流转。计算机和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这代人有幸亲眼目睹了一代风流的辉煌与没落。
1990年,TANDY公司把计算机业务出售给了AST,退出了计算机制造业。
1992年,AST被列入Fortune500公司之一,成为IBM,Compaq,Gateway等个人计算机巨头的有力竞争者,一度占有中国个人计算机市场的最高份额。然而好景不长,它的业绩很快下滑,最终于1996年为SAMSUNG所兼并。
1998年,Compaq兼并了老牌计算机公司DEC,成为当时仅次于IBM的第二大计算机制造商。但仅仅四年之后,就被HP吃掉。
2005年,IBM将个人计算机业务出售给联想,同时宣布退出这一领域。
1999年,HP将其属下赖以起家的测量仪表及其它与计算机不相关的业务分离出去(即现在的Agilent Technologies),而专注于计算机产业。然而到了2011年,HP却宣布计划分离出旗下的PC业务。虽然过后不久就宣布取消这一计划,但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2009年,便携式PC销售量首次超过台式机。
2010年,苹果公司发布IPAD平板机,引领了新的潮流。有分析预言,到2016年,平板机的销售将与便携机持平,甚至超过。
2013年,世界第三大PC制造商DELL公司在NASDAQ挂牌二十多年后,宣布重新私有化,以期借此机会退出传统的PC市场。
由此有人断言: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后PC”的时代。
三十年的时间,PC由一个初出茅庐的才俊,到一个年富力强的壮年,引领了一波工业革命,推动了计算机和半导体技术持续多年的蓬勃发展,成为了增长最快的工业门类,并被当作验证摩尔定律的一个标志。众多产业巨头在这个战场上群雄逐鹿,东征西讨,“你方唱罢我登场”,“墙头变换大王旗”,几多辉煌,又几多惨烈。
如今,它的地位也遭到了后来者的挑战,面临着夕阳西下的尴尬。我不是专家,不敢评价“PC已死”这样的断言是否准确恰当,但在今日手机平板如此咄咄逼人的情势下反观PC,我分明好像看到了黄昏小路上一个孤寂老人远去的背影。
前不久,INTEL正式推出CloverTrail系列芯片,希望以此占领和巩固在移动市场上的地位。近日更有消息说,INTEL正在与APPLE公司讨论建立合作关系,准备为其生产新一代的移动设备芯片。同时,HP总裁梅格-维特曼也宣称,公司将开始把主要资源由PC转向平板,因为“市场已经非常快地转向平板和智能手机,我们现在必须要应对这一转变”。
是无望的最后搏杀?还是自信的重新开始?咱们等着看吧!
用户1031924 2015-3-29 08:30
用户1406868 2013-8-26 23:35
用户1003430 2013-8-9 21:43
用户1525557 2013-5-9 16:15
用户1406868 2013-3-31 19:06
用户1268034 2013-3-23 13:44
用户1568178 2013-3-18 22:59
用户1573209 2013-3-16 21:09
用户1464987 2013-3-15 16:50
用户1668825 2013-3-14 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