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给电话做的电话-下

2013-7-22 09:32 2513 10 26 分类: 消费电子

接上篇:(给电话做的电话-上)

 

前面说了,设计这么个音频放大器,这时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为了借此机会练练手,我给这个放大器按排了一个当时堪称“豪华”的阵容:一级前置,一级推动,两级互补推挽放大,一共六个晶体管。要知道,当时市面上最高级的晶体管收音机也就是用八个管子,那还包括高频部分呢。

 

当年自己动手装过收音机电视的朋友肯定都知道,那时为了省钱,经常要去逛那些卖处理元器件的商店,买那种成包卖的处理管子。回来后拿万用表一个一个的测,希望能找出几个能用的。挑出来的管子即便一时不用,也要保存起来,那可是宝贝呀。因为来之不易,所以用起来也是小心又小心,绝对舍不得这么奢侈。现在因为是给单位里做的设备,我自然就可以大大方方地用材料库里的好管子了。这手头儿可比我给自己装收音机时宽绰多了。

 

虽然这只是个用来喊话的扩音器,对保真度没有太高的要求,可我却把它当成了个实验平台,非要看看到底能到个什么水平。我的本职工作就是检定仪表指标的,对各种技术指标如何测试早就烂熟于心。对这个放大器,我根本没按常规收音机的测试方法测,而是完全把它当成了一个仪表,失真度,频率响应,输出功率,哪个都没马虎。工作点调了又调,让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极致。我也知道,到用的时候,没人在意这个,也根本听不出来。可是,我偏偏就是难以容忍一件事能做得更好而没去做。这种事事追求“完美”的毛病,日后帮助了我许多,也带来了不少麻烦。这是后话了。

 

既然是扩音器,就要有话筒。不过那时可没有今天这些用在手机便携设备中精细小巧的拾音器件。现成的话筒只有两种。民用的,就是给领导讲话用的那种台式话筒。军用的,就是报话机用的手持话筒。台式话筒要花钱买,这一条就够了:不行。厂里虽然有现成的军用话筒,可它要通过一条又粗又长的电缆连接,显得很难看。再者说,看着值班的人每天举着个军用话筒,像电影里的王成喊“向我开炮”那样喊“XXX电话!”总是有点滑稽。

 

一天在测试放大器时突然想到,我们用的扬声器是动圈式。而话筒也有动圈式的,这两个能合成一个吗?换句话说,扬声器能当话筒用吗?想到这里,就拿了一个扬声器接到了一个音频电压表上,对着一讲话,电压表的指针果然摆动,幅度还不小。其输出足以驱动放大器。得嘞,也甭琢磨其他的话筒了,就是它了。在扩音器这一端也装一个扬声器,在放大器输入端加个扳键开关,用来转换本地和各个房间的扬声器的连接。喊话时,按下开关,本地的扬声器被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当话筒用,远端房间里的扬声器是音频输出。松开开关,两端的扬声器就相互对调,在传达室能听到对方的回话。双向通话!

 

既然各个房间都要装个扬声器,那这就得有个音箱之类的东西把它放进去,然后挂到墙上。理想情况下,音箱应该是木质的。可一来我们没地方弄做这些音箱的木材,二来我们也没这个手艺。我们这群人里,有钳工车工绕线测量工,可唯独没有木工。所以只能利用我们有钳工的强项,用薄钢板做,里面再贴一圈塑料泡沫做吸音材料。反正我们又不是用来听音乐看电影,能听清说话就行。

 

几周后,设备制作完成,要进入安装施工进段了。一个原订团组织活动的下班后的时间被用来干这个了。我是设计者,自然要指导安装,于是就当了一次“包工头”的角色。一拨人被安排装配音箱,然后一个个的挂到每个房间,另一拨人打眼拉线,忙了个不亦乐乎。自打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是当徒弟,听人家使唤。今天使唤别人干活,还是头一遭。虽然只有十几个人,可也称得上是“多兵种,成建制”的“大兵团作战”了。现在我是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愿意当领导。这支使别人干活的感觉,果然是爽的了得!

 

安装完毕,开始加电试机。没想到,原本预想很简单的事却碰到了麻烦。

 

按照设计,机器开机后,就应该听到各个房间的声音,可现在却好像成了个收音机,放起了电台的广播节目。扬声器里样板戏唱的高亢嘹亮,听得我目瞪口呆。这是中了什么邪了?

 

旁边几个姐们儿在等着瞧新鲜。看到这个样儿,一个个撇了嘴。一个说:把我们指使了一通,合着您给自己攒了个话匣子!挤兑的我红头涨脸,张口结舌地说不出话。

 

糗大发了!

 

冷静下来后琢磨了一下:我这只是个音频放大器,没有高频部分,按说对在中波段的信号应该没反应。现在居然能像收音机一样把信号检出来放大输出,说明不知在哪个地方哪个器件捞过界了!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做过的矿石收音机。那个玩意儿只有一个用粗硅矿石做的检波器,外加在家里平台上架的长长的天线,就能收听电台广播。而我现在的情况是,各个房间的扬声器,在做话筒用时,经过了长长的导线接到了放大器输入端,这不就和天线一样吗。至于放大器输入端的驱动级,虽说是给音频信号预备的,但所用的管子的高频特性足以处理中波调幅信号,从中检出音频信号来,经过后面的放大,不就成了收音机了吗。

 

分析到了原因,办法自然就有了。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了一个小电容,电台广播立刻没有了,代之所听到的,是各个房间里清清楚楚的讲话声。至此,“高频去耦电容”的作用实实在在地留在了我的脑子里,并且形象化了。以后每当在电路图上哪个位置看到个去耦电容,第一反应总是那天听到的样板戏。都留下毛病了。

 

这个对讲扩音器安装成功,彻底改变了每天值班人的工作方式,再也不用跑来跑去传电话了。只要打开机器,把开关板到要找的人所在房间,喊一声,然后就可以安然地坐在那儿,听着那人由远而近,一路小跑地过来接电话。这种弹指间而令天下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起机场塔台的空管。

 

在一个通信设备厂,虽然人们对各种通信技术并不陌生,但当它真正进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那种新鲜感还是巨大的。每个第一次用这个对讲机的人都觉得很新奇,忍不住试来试去。一个老师傅第一次用,当发现可以在这儿随意听到任何一个房间里的讲话声音时,不禁喊出来:“你,你,你这不是装了个窃*听*器吗!”

 

“门口传达室的对讲机是个窃*听*器!” 这个消息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单位里的办公室和工作间都是各自独立的房间,一般情况下,关上门,外面就听不到里面人说话。这也给不少人创造了上班聊天的机会。现在突然发现,身边多了一只耳朵,让一些人顿时感到了不自在。特别是,这只耳朵可能随时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就伸过来了,更是让人难以容忍。于是就有人为了避免被窃听,干脆把喇叭箱上的线拆了。但这样一来,又遭到了值班人的抗议:好容易不用跑路了,你把它拆了,我怎么传电话?并且威胁:如果再拆,来电话就不管了!这种“猫和老鼠”的游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要是三个女人再加上一个贫嘴的男人,那这出戏不是喜剧,就是闹剧了。要是赶上哪天值班的是个坏小子,光是偷听还不算,还可能要加入讨论。插科打诨,能把正在密谈的小*姐大妈吓个三观移位,五魂不在。当然,这样的玩笑不敢太过,真要把那些小*姐媳妇老大妈们惹毛了,让人家一路掩杀,打上门来,任你有天大本事,也是招架不了的。

 

因为是全厂的测量仪表的集散地,所以每天各单位来往的人很多。很快,这个用来传电话的对讲机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因为他们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那些总装车间,厂房大的里面能放下几十辆卡车,从门口到里面传电话,几乎相当于让一个足球后卫助攻到前场后再射门,这个负担让不少人都头疼。于是,我们的这个办法,就成了不少其他单位的效仿对象。很快,就有其他车间科室的人来取经,有通过党团支部对口关系传达过来的,也有认识的人直接找上门。我的那个画着对讲机电路图和记着设计数据的笔记本,就成了“重要文件”,在这些单位里开始了传阅。

 

不久,各式各样的以传电话为目的的有线对讲机就在各个单位出现了。这其中,有直接拿过去照葫芦画瓢的“山寨”产品,也有按照自己情况改造后,号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这以后,每当我再到车间去,经过传达室,看到那些摆在桌子上的,或大或小,或精致,或丑陋的各式对讲机,总是有股亲切的感觉。不管什么样,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这些“为电话做的电话”的确在当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光阴荏苒。转眼间,几十年已经过去了。

 

通信技术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做的那些东西,肯定早就进了垃圾堆了。现在不但有线电话早已普及,以蜂窝网技术为基础的无线手机,也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语音通信的功能在一部手机中的地位也越来越低。各个手机厂家在不断地拼“核”,拼“屏”。手机由大变小,现在又开始由小变大。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手机加互联网,让今天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联系变得异常容易简单。单凭掌中方寸之物,弹指一挥,就可与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对方建立联系,岂止是语音,就是文字,图像,视频,有哪个能难住今天的人们?很多情况下,人们担心的不再是联系不上,而是怎样才能躲开这些无处不在的耳朵和眼睛,给自己找个清静的地方。于是也就有了电影“手机”里那些荒诞而又真实的故事。

 

现代技术,让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变得微不足道。但同时,又似乎让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距离显得越来越远。几个多年不见的朋友,见了面可以无话可说而去刷各自的手机。一家团圆的日子,儿孙们会去玩电脑而冷落了老人。这种故事听得多了,不知对这些新鲜玩意儿是应该称赞,还是诅咒?

 

如果有一天,人类能用一种技术拉近各自心灵的距离,那该有多好!

 

我期待着。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16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用户1604134 2013-9-30 12:43

技术加故事,难得的精彩之作!!

用户1700712 2013-8-6 13:47

写得非常好,对于那个年代是个纪念。

用户1700712 2013-8-6 13:45

写的真好,往事就在眼前……

用户1625273 2013-7-31 16:59

好,对那个时代深有同感。感到很亲切。70年代我们车间青年人为了锻炼身体,发动车间的车、钳、铣、刨等工种,按照电影里出现过的体育器材。做出了杠铃等运动器材。而且相当精致。

用户1012893 2013-7-27 18:05

有意思的生活。

用户1639617 2013-7-23 11:39

想起了当年在国企“技术革新”的日子。以前的国企,可以改进的地方太多了。每次搞个什么小电路,成就感颇高。。。 可惜没有改几年,98年以后,我那个国企就快倒了,我赶紧跳出来了。 你这个电话,当时可以再进一步,把电话信号通过这个有线装置接到各个房间啊,传达室老头可以当电话接线员。不过。。。好像只能单工,但是,对讲机模式也可以啊。

用户1470025 2013-7-23 10:08

让我回忆起当初自己的工作……。 是呀,在那个年代,我们什么都缺,拥有的是那种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敢动手的精神。正是那个特殊的年代,才练成了我们这一代以后再也无法复制的基层工程师。

jians.l08_250913784 2013-7-22 22:20

是呀,主要是为了可靠耐用。那些玩意儿,扔到地上踹两脚,提了起来照用不误。耐磨抗造。看过老电影“英雄儿女”的应该记得里面的王成是怎么使那玩意儿的。

用户1326533 2013-7-22 12:20

ding起来,让国企复活

自做自受 2013-7-22 11:34

是啊,我也常常提醒小孩要手写字哦!毛笔字,书法,别提了。真不知,没有手写字的时代会是怎样?
我有支勃朗峰(MONT BLANC)钢笔,一直舍不得用,看来赶紧用吧!
相关推荐阅读
jians.l08_250913784 2015-07-28 16:54
硅谷游记 - 3
朝圣的最后一站来到了苹果公司。严格说来,苹果不应该算是“新贵”。这个诞生于七十年代的公司是与微软同时代的老资格运动员了。它有过八十年代颇为出彩的时代,也有过九十年代几乎被人遗忘的落魄时光。如今它则...
jians.l08_250913784 2015-07-08 10:23
硅谷游记 - 2
朝圣的第二站到了Google. 这个九十年代以来崛起的巨人今天几乎参透到了它能到达的每一个领域。它几乎就像一只螃蟹一样,到处横行,让那些传统企业每日里担惊受怕,不知哪天它就来到了自己的地盘,砸了自...
jians.l08_250913784 2015-06-28 12:02
硅谷游记 - 1
刚刚去了一趟旧金山, 顺便到硅谷一带走了一趟。虽然在位于硅谷中心地带的思科工作了多年,但工作地却是在渥太华。来过硅谷几次出差,来去匆匆,并没有机会细看。这次来看看那几家名声显赫的硅谷新贵,有点儿朝...
jians.l08_250913784 2013-12-17 11:56
Nortel - 一个贵族的兴衰 10.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2001年,Nortel的首席财务执行官Frank Dunn从John Roth手中接过了总裁的位置。 Frank Dunn一上台,就对Nortel采取了一系列拯救措施。经他的手,Nortel...
jians.l08_250913784 2013-12-16 11:48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Nortel - 一个贵族的兴衰 之十)
2001年,Nortel的首席财务执行官Frank Dunn从John Roth手中接过了总裁的位置。 Frank Dunn一上台,就对Nortel采取了一系列拯救措施。经他的手,Nortel...
jians.l08_250913784 2013-12-10 10:38
Nortel - 一个贵族的兴衰 9.风雨飘摇
还在Nortel的鼎盛时期,其实就已经有了一些不祥的苗头。 在那一段时间,一方面是有关高科技行业里一个又一个的暴发的神话,另一方面,又是不断听到的各种裁员重组的新闻。各种消息喜忧参半,让人有点...
我要评论
16
10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