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实际上本不打算把这篇文章放上去,虽然写了很久,但是主要内容仍然不乏是一个愤青似的思维模式,不够理智和深入。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去年的智能硬件热潮以及现在逐渐冷静的市场和投资环境。试图寻找一个平衡点,科技到底是使人们更懒还是更安全。老人摔倒的自动求救系统意义上要比智能手表更值得推广,但是实际上进度远落后于普通智能手表的发展,那么我们科技的进步只能依赖于资本收益的目标了么?那么这样的科技进步真的算是进步么?带着这样的担忧在几个夜里凑出这样一篇混乱不堪、中心凌乱的文字。
特斯拉和谷歌的无人汽车不是同一个方向,之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因为现在的国内企业、媒体,将目光集中在这两个企业之间,很多企业纷纷标榜自己,或打压对方以壮声威。
是否已经没有其它的方向了?是否只能延续这两种企业的道路而无法超越了?显然答案应该是否。
一、各自为营毁了中国电动汽车
中国电动汽车起步并不晚,大约在06/07年左右就已经有成品的国产汽车出现,而此时的特斯拉仍陷入技术、资金的危机,但是08年特斯拉第一批下线时候,国内很多电动汽车仍然无法上路。直到13年特斯拉在国内突然火爆时候,国产电动汽车仍然举步维艰,此时特斯拉一家公司的销售额远远超出国内所有电动生产厂家的总和,并且距离每年持续拉大。
与此同时,国内某企业说:分分钟钟造出特斯拉。如今已经一年过去了,不知过了多少分钟,没有见到国产特斯拉的影子不说,国产电动车的技术也没有提升多少。
之所以拿国内的企业与特斯拉对比,其主要原因无非是想在高调却不下蛋的企业头上泼一泼冷水。特斯拉几乎没有受到政府的扶持,这与国内企业的生存条件差别很大,就像某地方小厂毫无经验,简单拼凑以后就拿出电动车样品,依靠地方扶持就开始吆喝开卖;特斯拉却几度濒临倒闭。
除了参数上的差异以外,到底和特斯拉之间有什么区别?
1、国产电动车缺乏设计。个人看来,除了e6为了容纳电池在空间上做了一定优化以外,其余的电动车无不依赖于原有的燃油车平台,并没有针对电动车的特性进行控制、结构等进行特殊设计。到现在国产电动汽车已发展5年以上的时间,型号翻新很多,但是车型、结构、技术、性能……没多有大差异。而特斯拉车型目前就只有s/x,但是里程从300km提升到500km,国内电动汽车遥不可及。
2、国产电动车靠扶持。
国产汽车一开始出现就不是为了卖产品,是为了赚吆喝,拉扶持或者投资,没有了扶持似乎产品就没有办法存活。
有人对比BYD和特斯拉时说:比亚迪营销获得投资、特斯拉汽车营销获得利润。实际上国内每一个企业都是为了获得投资或者地方、国家扶持,主要精力都放在宣传上面了,概念很多,但实际技术投入就低的可怜。BYD一开始出双模推不动,推出e6也屡屡受挫,于是BYD说家用销售模式尚未打开,我们现在主推K9,然后特斯拉火了。
3、国产电动车走低端路线。
国内企业习惯于廉价多销(利润不见得薄),那么带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现有的成本中实现功能。结果就只能拼凑!电池是普通电池,电机是普通电机,控制方式还是燃油汽车的控制方式,结构还是燃油汽车的结构。因此动力不足、续航能力差。
卖的时候也是依赖补助来降低售价。这是国内所有电动汽车厂家走的路线。
而特斯拉一出现就告诉客户这是一个高端车型,在国内的售价也超越了很多高端燃油车,但是给客户的感觉是物有所值,因为特斯拉告诉你它技术先进,每一个部件都是经过特殊设计的,为其电动而定制出来的。定位不同,投入不同,结果就不同。于是特斯拉火了,而国产电动车只能是其热销时作对比的媒体材料。不过,国产里面也有三六九等,只见大家用BYD来对比,其它的厂家品牌呢?国产的十大电动汽车去哪里了?
更令人痛惜的是,在国内,电动汽车的销售地方保护主义甚浓。我们之所以加入WTO就是为了打破垄断,去赚外国人的钱,但是我们往往在内斗中把资金、精力、研发等消磨掉了。中国有时候很奇葩,就比如“杏花村”这个汾酒的品牌,99年就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后来安徽池州需要打造旅游品牌,也申请了“杏花村”,奇葩的是工商总局也认可了,更奇葩的是打了8年官司以后,高级人民法院竟然支持这样一分为二的品牌。我想,如果有人再注册一个茅台镇的旅游项目一定会被劈死的吧!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地方保护的政策体现,一个酒厂是没有办法和一个地方的政绩相匹配的,同样,一个汽车厂也是如此。BYD想进入北京、上海困难重重,而且也难以享受到当地的新能源车补贴,就因为它们都有自己当地的电动汽车企业需要扶持!万幸的是,今年初,北京上海两地开始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非地方品牌也能获得补贴或者免费牌照等政策。
早干嘛去了?特斯拉已经在国内火的不行了,国内的电动汽车企业都在苦苦挣扎数年了,地方保护为啥就不放开呢?非得等狼已经进院子了,才把羊圈起来?
而且,由于地方政策扶持,国内的电动汽车品牌林立?无论以前做没有做过车,实力如何,都拼装一个电动的样子出来,拉拉补贴。就像上海支持的某车型,本地企业光吆喝着卖不出去,别的企业的又不放进来。本来应该是一种经济行为,却总要搞成地方政策性行为?如果早一点让国内的企业竞争一下,保留一两个狼,也不至于现在被特斯拉打压的那么凄惨。虽然特斯拉很炫酷,但并不希望它占据国内市场,国内市场还是应该由自家人守着。
二、我们总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
我并不是一个善于创新的人,比较死脑筋,这一点和国内的大企业一模一样。尤其是某个受国家保护抗击google的企业,似乎它和我一样不会思考。如果不是国家的原因逼着google迁到香港,而且访问受限一天访问不了几秒钟的话,我想它一定会死的很惨。
当google出现翻译以后,它做了;google增加图片搜索功能后,它做了;google做了无人电动汽车以后,它也要开始做了…………迄今为止,我发现除了竞价排名这一点超越了google以外,未见到什么超越的地方!
包括电动汽车或者双模汽车,似乎概念也走在后面,值得庆贺的是国内纯电动汽车出发时间也比较早,不过就是人家跑得快了一点。当某公司说分分钟钟造出特斯拉的时候,我就十分害怕我们又变成只会吆喝做不出产品的境地。我们无法回避的是特斯拉绝对是经过数年的研发才出来成品的,这个时间,即便技术处于同一水平也不可能分分钟钟就跨越别人数年的工作内容,就算是全部复制肯定都得要年余才可以。所以豪言壮语谁都会说,脚踏实地做出来才是真正的广告。
前一阵子出现的特斯拉漏洞事件,BYD立刻请安全公司**自己的系统以示自己更安全。其实哪个没有漏洞?苹果这么先进不也是分分钟钟被**?但是我们的国内公司不是去验证自己的安全性,而是先打击对手的不安全,以踩别人来体现自己更高明,这是一种十分小人的做法。
当然现在我正在做的事情也是这样,打击这些都比我成功的公司来体现我的眼光更前卫。但是我是个人,我只代表我自己的观点,我可以胡言乱语说《蒙娜丽莎的微笑》很难看,比不上齐白石信手画的小虾,但是一个画家却不能去标榜自己超越了达芬奇,这是有本质的区别,企业要有自己的诚信。
我就像法国那些苛刻的食品评论家,批评顶尖厨师的菜不好吃的原因不是因为真的不好吃,而是希望它能更好吃。
我希望国内的企业,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高新科技企业,都能够走在前面,而且一直走在前面。等别人成熟的时候你在跟进,技术经验的积累将是永远无法跨越的壁垒。科技的进步使得未来的差距绝对不是依靠人力能够跨越,依靠小米加步*永远也不能应对航母的威胁。依靠技术人员不眠不休以生命为代价赶超的时代,再也不会存在了。
三、我们更应该关注安全?
难道特斯拉搞了个平板我们也得这么做么?这不像猛士和悍马由于特殊应用的场合都得做成那个硬汉的样子,我们可以有自己的路线。比如我一直举的例子,雀巢咖啡把自己定义为新潮而胜利、宝马把自己定义为年轻人的运动型车而能与奔驰并驾齐驱。走别人的路永远无法超越,只有走自己的路。
很多时候产品好做难卖,传统的往往是最坚挺的,五仁月饼仍然是最好卖的。一个新的产品如何转变消费者的喜好,体现出差异性非常的关键,这也是电动汽车急需要做的。如果想在驾驶乐趣上、性能等和传统燃油车抗衡,是很困难的;而特斯拉的pad使其在操控界面方面加分甚高,把一个载人工具变成大玩具,差异化消费就出来了。
而goole的智能汽车因为无人驾驶,操作方式与传统汽车完全不同,消费者不由自主会把google无人驾驶放在一个科幻的高度上,这就是差异性。
但现实和概念差异非常大,看汽车展或者科技展的时候发现非常的先进,但是学驾照开着桑塔纳的时候发现现实很落后。这几年汽车电子的发展很快,一方面像定速巡航这样比较危险也不实用的技术迫不及待的应用在汽车上,然后很快在多个国家被禁用;另一方面,像天窗夹死人这样低级错误仍然会发生。我们似乎更醉心于可以坐在车子后面喝着红酒聊天;而容忍很多低级车祸的发生。
可是这两家产品的技术都不是分分钟钟就可以实现的,跟着跑下去就算做得再像也顶多是1:1完美高仿。其实现实中我们并不需要一种新的汽车,我们更需要的是更安全的汽车。汽车电子的快速发展,不应该是仅仅让人变懒。增加一个定速巡航的意义远远不如增加一个快速变道控制的功能。
学习驾照的时候老师仍然在讲,如果爆胎了一定不要猛打方向盘!但是10年前丰田就已经有技术可以让车子爆胎以后仍然可以正常行驶近百公里,10年后仍然没有商业应用。爆胎能检测么?能!方向盘能够控制不让猛打?能!能否检测附近几米内是否有障碍物?能!但是为什么没有公司去做这样的功能?快速变道、猛打方向盘、猛刹车等等在车祸中占据绝大部分,例如新闻中那个副校长仓促间打方向盘把自己撞死了,其实他只是着急下高速,而忽略了旁边的大卡车。这一瞬间强制性的不向卡车上面撞去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前面几个小时的定速巡航。
再例如安全带故障、疲劳驾驶、错误判断、障碍物、打滑、雨雪天气~~~很多对于汽车来说需要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能,现在技术可以实现的方案却迟迟未能被设计出来。例如前一个新闻,女司机往后面递手机而使车子跑到路边致使重大车祸,技术上完全可以规避。因为这是一种非正常的操作,没有转向需求异常转向并且快速偏移超出一个车道未回正,那么必要时电子系统临时接管人工操作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再比如大家都知道副驾驶最不安全,因为碰撞时候驾驶员下意识左转,副驾驶直接面对撞击,死亡率最高,如果锁死方向盘不转弯正面撞击防护效果更好!再进一步说,google汽车上用到了激光距离判断,那么普通汽车是否可以加载,在障碍物接近时速度报警?并且在撞击临界距离时候强制性制动?尤其在夜间行驶时对方远光灯对于行人的存在极容易人工误判断,但是激光是可以达成的,这对行人是非常好的保护。再比如雨雪天气路面打滑后轮胎抓地能力不足,那么电子系统也可以强制性规避急转弯或者急刹车,以可以避免侧滑翻滚的事故。
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做一些安全上的提升,不能浪费车载电子那么强大的核心在车窗关没关、DVD控制、代泊车(连泊车都不会的司机难道不是标准的马路杀手么?)等无关紧要的功能上面,更应该提升其对于事故的规避能力。像定速巡航这种十分鸡肋、理智的人都不应该使用的功能就不投入精力去研发,国内的企业也不用在这些方面去跟随,更不应该投入精力、金钱去模仿特斯拉、google;把自己的汽车做安全了比什么酷炫都重要。
乡下人买车就不会去买日韩的,理由很简单——命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希望我们的企业放弃高瞻远瞩的伟大蓝图,多设计验证提升安全、降低事故的技术;当你的汽车可以拍着胸脯说绝对不会出现撞车时,那么谁不买你的车谁是傻子,何愁市场。
忆轻狂 2014-9-22 20:50
用户1008730 2014-9-2 16:02
用户1667768 2014-9-2 11:21
用户1678053 2014-9-2 09:54
用户1604467 2014-9-2 09:45
用户1406868 2014-9-2 08:27
写的很好,我们就是做这方面开发的,体会颇深,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但很多现实是很多安全技术可能存在1%的不安全隐患,就把那99%的安全功能给否定了,厂家往往不愿负那1%不安全导致的索赔。这就导致安全系统进展缓慢
用户594398 2014-9-2 08:01
忆轻狂 2014-9-1 20:33
用户1602177 2014-9-1 16:25
用户1516532 2011-3-10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