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
修改记录 |
版本日期 |
Rev1.0 |
初始版本。 |
2011-11-29 |
Rev1.1 |
增加CSE7780寄存器初始化流程; 增加FAQ 部分; 增加CSE7780的校准流程。 |
2011-12-5 |
Rev1.2 |
完善SPI读写时序; 删除FAQ部分,单独形成一个文件。 |
2011-12-27 |
Rev1.2 |
换新LOGO |
2012-12-24 |
目 录
1 芯片介绍
1.1 芯片特性
√ 计量
■ 提供3路∑-△ADC
■ 有功电能误差在2000:1的动态范围内<0.1%,符合IEC62053-21,IEC62053-22以及GB/T17215.321, GB/T17215.322标准
■ 提供一路电压、两路电流有效值测量,在400:1的动态范围内,有效值引用误差小于<0.5%
■ 潜动阀值可调
■ 提供反相功率指示
■ 提供电压通道频率测量
■ 提供电压通道过零检测
√ 软件校表
■ 电表常数(HFConst)可调
■ 提供A/B 通道的增益校准
■ 提供A/B 通道的相位校准
■ 提供A/B 通道的有功offset校准
■ 提供A/B 通道的有效值offset校准
■ 提供小信号加速校正功能
■ 提供校表数据自动校验功能
√ 提供SPI接口
√ 具有电源监测功能
√ 单+5V±5%电源供电,功耗为6mA
√ 内置2.45V±3%参考电压,温度系数典型值为25ppm/℃
√ 采用SSOP24无铅封装
1.2 典型应用
图1. CSE7780典型应用
2.1 采样电路设计
由于∑-△ADC具有很高的采样速率(900kHz),为了衰减掉无用的高频分量,通常使用一个简单的LPF滤波器(RC滤波器)来消除影响。所有滤波器不仅有幅频响应也有相频响应,如果电流通道和电压通道相频响应不匹配,会产生明显的误差,由于LPF(抗混叠滤波器)元件容差大很容易产生相位失配。LFP的-3dB频率越低,在基频和电源频率附件引起的相位误差越明显。
本设计的转折频率设置在4.8kHz(R=1kΩ、C=33nF),为了减小由相位失配造成的测量误差,抗混叠滤波器选取精度为1%的电阻和容差为10%的电容。
采样信号电路的相关电阻应选用1%精度、温度系数50ppm以内;相关电容应选用10%容差、X7R材质。
2.1.1 PGA配置设计举例
如图2所示,设计一款额定电压220V、10 (100) A电流规格、脉冲常数为1200imp/kWh电表为例,说明如何选择CSE7780 各采样通道(电压通道、电流通道A、电流通道B)的PGA。
电流通道A: 电流通道A厂家一般采用锰铜作为电流信号采样。本例中电流规格为10 (100) A,考虑到锰铜发热的情况,厂家通常选择150~200微欧的锰铜。若选择200微欧的锰铜,在Imax=100A时,通道A的取样信号为100A*200μΩ=20mV。 根据PGA与信号允许输入最大值的对应关系(见表1),电流通道A增益PGA配置为16。
电流通道B:为了隔离,电流通道B采用电流互感器作为信号采样。一般情况下,电流通道A与电流通道B的采样信号,经过PGA放大后要求是相等的,即使存在一些偏差,也可通过调整寄存器IBGain修正达到相等。
假设厂家采用了2000:1的电流互感器,本例中电流规格为10 (100) A,按照上述相等的原则,即20mV*16(电流通道A信号)=100/2000*1000m A *R*PGA (电流通道B信号),可得到R*PGA=6.4Ω。若将PGA设为1,因此可得电流通道B的采样电阻R=6.4Ω,实际应用中使用两个3.3Ω的电阻进行串联,此时电流通道B的电流取样信号为: 100A/2000*1000*6.6=330 mV。根据PGA与信号允许输入最大值的对应关系(见表2),电流通道B增益PGA配置为1。
电压通道:电压通道通常采用电阻网络分压的形式作为信号采样。电压通道的信号取样一般在180mV左右(网络电阻阻值总和为1.2MΩ,取样电阻为1kΩ),考虑到国网要求电表最大工作电压为130%Un(286V),在此条件下,电压通道的信号为:180mV*130%=234mV。另外由于元器件的离散性和工作电压波动造成电压通道的取样信号可能略大于234mV。根据PGA与信号允许输入最大值的对应关系(见表3),电压通道增益PGA配置为1。
未完,详情见附件
用户1464425 2013-10-25 12:06
用户1662415 2013-10-12 13:27
allen_zhan_752827529 2013-10-12 12:21
人最困难的实现自我认知. 我觉得同样的道理是在我们技术道路上, 实现自我技术道路规范. 我觉得你的问题, 似乎是学校的童鞋的疑问, 不知道如何规划技术道路, 这个过程应该在学校就初步规划, 进入社会后基本成型. 而不应该是现在你的工作状态. 任何一门技术都有长达数十年的规划时间, 我前面的举例, 仅仅是使用 uController 进行小型系统设计的例子. 我知道还有N多种领域, 电源, fpga, ic design, 强电, EMI, RF... 这里的工程师在各自领域内, 都需要往往长达10数年以上的积累. 如果你要走下去, 选择合适的方向, 进行自我学习提高, 大致数年后应有相当进步与成绩, 以这些进步和成绩去叩门各大公司或者进步团队, 都有相当可能. 现在你应缺乏类似的专业方向积累, 导致选择方向单一, 入职途径单一. 如果以工程目的为职业取向, 我想就像刚才说的, 你考虑下选择方向积累, 这种积累有很多方面, 无需迷惘, 就算你把某本国外权威技术刊物或者书籍完全读透, 每个章节生动活跃在脑海中, 对此书籍与他人讨论, 张口就来, 这就是技术积累的提高... 当然, 理论联系实际, 做出成品和试验品, 更有说服力. 利用业务间隙与娱乐时间提高均可. 我随意说说, 不知道正确与否, 仅供参考.
用户1662415 2013-10-11 17:26
用户1662415 2013-10-11 17:18
用户1662415 2013-10-11 17:14
用户1602177 2013-10-11 13:50
allen_zhan_752827529 2013-10-11 11:15
你的性格似乎不适合这条艰难的工程师之路? 整整20~40年职业道路如此艰辛, 而你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如此煎熬彷徨. 是否考虑其他的职业取向? -- 仅作参考, 可能我的感觉是错误的, sorry.
allen_zhan_752827529 2013-10-11 11:07
allen_zhan_752827529 2013-10-11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