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电子行业黑天鹅事件频频发生,从美国制裁华为,到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格局,整个中美经贸关系乃至国家竞争层面都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形。
其实我也不想来碰瓷专家,抬高自己,但是国产替代确实对于企业和下面的从业者来说是个很大的心结,也是未来的一个选择,我想还是公开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许内心有点不平或者愤怒。
首先,从中国企业发展本身来看,大部分中国TMT科技龙头企业,包括华为,中兴,联想,紫光,中国信通,浪潮,曙光,小米,OPPO,VIVO都是从事系统级的硬件生产,处于产业链的下游,获利情况远不及上游的欧美企业,以浪潮信息为例,2019年年中报,毛利率11%,净利率1.2%;INTEL 2020年毛利率62.1%,净利率31.3%;同期英伟达毛利率为58.6%,服务器我们为英特尔和英伟达打苦工;手机为高通打苦工,雷军还提出了硬件净利不超过5%的概念。
为什么,因为大部分中国企业没掌握上游的核心技术,主要还是芯片技术。
(当然华为因为芯片,操作系统等层面构筑了较强的实力,其毛利和净力才可以和欧美龙头比肩,才有机会每年投入数百亿的资金从事再研发工作。)
如果中国企业有必要去引领全球,这个工作肯定是逃避不了的,何需强调呢?以郭台铭和富士康来说,一直干代工就是中国人心甘情愿吗,因为科技能力和条件不充分,富士康也向面板上游,工业互联网进军,以获取更高利润。
最关键的是,美国政府以此为要挟,动辄全面禁止美国技术流入中国,已经到如此地步,还需要强调替代,好像不用了吧。
其次,很多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了国产替代工作,从最早的龙芯,兆芯,到飞腾,海光,到GPU,也到UOS,麒麟操作系统等等,工作已经在做,不过很辛苦,没有生态和应用上下游,加上国外巨头的商业策略应用得当,国产替代企业生存的很困难,活得很艰辛,压力也很大。
另外,下游的企业,以长城,同方,华为为例,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人员从事国产单板替代,整机替代,华为替代的板子有上万块,工作已经在做了,没理由的停下来,来回反复。
中国企业当然不拒绝同欧美企业合作,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去开发和研制的自己的上游关键器件,这两者不矛盾。
最后,就是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国际上通行的业务连续性体系(BCM),风险管理,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多个层面来看,都需要去保障关键核心原材料的安全和稳定性,很简单,营收数百亿上千亿的企业,而且在行业领导趋势的企业,无法安全稳定的保障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安全,作为投资者来看,这个企业就是不值得信赖,也缺乏投资价值的。如果要安全稳定的发展,替代不可避免。
综合上述,我想对于众多的TMT的从业者来说,对于TMT企业来说,这已经不是强调不强调的问题,这个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以后饭碗的问题。记得在上研究生的时候,朋友开玩笑,台湾大学以前有三民主义的专业,后面因为形势发展撤销了,学者教授都掉饭碗了;刘强东在人大学社会学,以为未来可以当大官,后面同学们说找工作不好找,就去学习计算机编程了。
想起新冠疫情看到的方方,我感觉世界观都在变化,大学读了她多少小说,怀疑。
形势所迫,时不我待,中国加油。
pidaneng 2020-9-2 00:53
自做自受 2020-7-14 11:44
QingQing 2020-7-10 10:18
szset_493574166 2020-7-6 10:19
用户1678771 2020-7-2 09:14
追忆流年寻梦少年 2020-7-2 09:05
所以,全球化分工合作很多时候也是停留在纸面,政治的影响太大了。。。
天涯书生 2020-7-1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