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微切片制作回蚀反回蚀问题分析
二十年前当多层PCB板为数不多视如珍宝的时代(以目前之主机板大小,但线路简单很多的军用四层板,彼时售价可达万元台币以上),对于通孔的品质极为重视,尤其是孔环与孔壁的互连,一定要做到十分牢靠绝无闪失的地步,务须使互连处的孔壁对孔环进行三面包夹式的钳合。也就是将玻织与树脂蚀退少许,使铜环突出而与后来孔壁完成三面密切的结合,如此乃得以确保后续高温与振动的各种作业中,不致发生不良的后分离(Post-Separation).于是当时的军用多层PCB板均要求通孔制作"回蚀"(Etch Back)。
今日台湾业者的多层PCB板,早已满坑满谷数量比双面还多,Pentiumll个人电脑的主机板每片已杀价到N.T.230元,完全成了便宜的量产商品。时过镜迁之下还谈什么免于"后分离"的可靠度,岂非焊面杖吹火痴人说萝?(事实上当孔环套接在孔壁外缘上,不管局部如何发生后分离,想要恶劣到完全分开不导通的地步也绝非可能。)
是以军规MIL-P-55110E明文指出,除非客户特别指定要做回蚀者,否则一律可以免做。至于民用多层PCB板则早已放弃回蚀,而只用以"除胶渣(Desmear)做为标准流程,事实上数十年未做回蚀只做Desmear的多层PCB板,也从未出现断路故障,与可靠度出了差错。
所谓的"反回蚀"(Negative Etchback)事实上有两种含意,正面的说法是:将各内层孔环故意向外围退扩大少许,比上下两侧的基材要低陷一些,如此可使后来的孔壁铜层得以局部伸入,而与孔环在上下夹持中紧密结合,似乎也会比全平面式的结合要牢固一些。但此一说并不太正确,也从未见过任何使用者。IPC-A-600E曾对此做过通盘讨论。
另外对"反回蚀"最常见的观念,则是将其当成制程的异常或故障,是大多数业者公认的负面看法。美军规范MIL-P-55110E明文规定"反回蚀"深度不可超过0.5mil。IPC-6012对 Class 1& 2板子要求不可超过1mil,对Class 3的板子要求不可超过0.5mil,也都认为是通孔品质上的缺点,但斜口处一律不许超过3.5mil.
PTH一旦微蚀过度即会造成反回蚀,且对黑化层攻击还会造成楔形缺口,右图幸有化学铜强力导通方使电镀铜有机会去弥平缺口。
上左为100X之老式八层板通孔切片,可清楚看到标准的正回蚀,即镀铜孔壁对突出的孔环进行三面包夹式的结合。上右为正回蚀之200X另一细部画面,不过当年酸性电镀铜品质尚差,出现了相当严重的孔铜狗骨现象。
上二者均为500X反回蚀特写镜头,左图反回蚀尚不明显,右图则可见到电镀铜孔壁已深入反回蚀之铜箔环侧,且其结合情形也极好几乎未出现凹陷。
上三图均为200X之反回蚀画面,左图情况较轻微铜箔退缩甚少,中图退缩已增大,右图环面退缩已达1mil,且上下两侧缩退颇深,其中下侧之光面黑化层处更为深入,此等斜角在MIL-P-55001E中称为Shadow。
上左二图为200X反回蚀较严重之画面,尤其是黑化面斜口之渗蚀深度更为明显,是造成孔壁Wedge Void的原始病灶。右500X镜头中见到严重反回蚀,但已被化学铜与电镀镀所填平。该镀铜层从两端向斜口处联合进军,二者最后合流(界分线很清楚)并整平该处之凹陷。但左侧空心缺口却未填平。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