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级滤光技术,是一种在成像传感器上集成的像素级光谱滤光器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光谱分辨率(例如5-30nm),并且可以在大批量制造中实现。与传统的RGB滤光片不同,芯片级滤光技术不需要复杂且笨重的光学元件或包装,或是慢速扫描与复杂的校准。
01、为什么滤光要做到芯片级?
以可穿戴健康监测领域为例,在接收端,即PD(光电二极管)部分,接收光信号时环境当中可能存在各种颜色、各种波段的光干扰。
但作为接收端仅仅需要有用的光信号,此时就要考虑在PD上应用滤光技术。
“讲到滤光技术,它其实分很多种,”艾迈斯欧司朗亚太区健康监测高级市场经理王亚琴介绍道,“比如,下图左侧的封装材料滤光技术,它是一种基于封装的滤光膜技术。”
从图上可以看到,封装材料滤光技术的封装表面都是黑色的,这正是因为在表面材料中掺了黑色因子以改变PD的光敏曲线,从而实现滤光。“这类技术在传统的汽车、工业领域中应用普遍,但对于消费电子中的可穿戴健康监测而言则不行。”
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比如手表、手环)普遍尺寸较小,采用封装材料滤光技术,当光从不同角度入射时,比如说侧面入射和正面入射,光所穿越的散射层路径长短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光从不同角度入射时,PD的光谱特性改变了。
“如果是这样,在随后去除环境噪声时将更为麻烦。”
此时,芯片级滤光技术的优势将真正显现,基于硅材芯片表面做微米级别的多层滤光膜,大约5μm左右,通过一层微观的光学镀膜从而改变PD的光谱特性曲线,而且由于采用芯片级技术,也将极大改善上文提到的角度差异性问题。
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通过改变设备中光敏器件的光敏曲线,起到滤光作用,比如,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去增强芯片对于某一特定波段的敏感度,也可以去降低该芯片对于某一特定波段的敏感度;当然如果是发射管的话,也可以通过镀膜改变它的发射光谱。
02、应用于产品?
将芯片级滤光技术应用于产品,可以以艾迈斯欧司朗的SFH 2201为例具体分析。
这是一款蓝绿增强的光电二极管。那什么是蓝绿增强?
以下图中右侧的图为准,图中蓝色的曲线是艾迈斯欧司朗上一代产品SFH 2200——一款常规的基于硅的光敏二级管。它的典型光敏曲线是峰值在940nm的蓝色曲线。
通过对SFH 2200进行芯片级滤光技术,也就是蓝绿增强的镀膜,即可提高它对蓝光及绿光波段的敏感度(如图中所示的绿色曲线)。
根据测试数据,在530nm的绿光波段,利用了芯片级滤光技术的SFH 2201比上一代产品的敏感度提升了30%左右,此波段的光电转化效率提升到了0.45A/W。
“这在业内也是比较高的转换指标了。”
而这也将极大提升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在获取脉率、血压测量值等生命监测结果时的测量精度。
03、提升系统效率
“我们去年新上了2款PD产品,SFH 2705和SFH 2706,同样采用了蓝绿增强镀膜。”
这两款产品最主要的区别在尺寸,SFH 2705近似正方形,而SFH 2706近似长方形,便于客户匹配不同应用场景。
以SFH 2706为准,它是SFH 2703的下一代产品,由于采用蓝绿增强镀膜,它对绿光(530nm)波段的敏感度提升了近30%,对于红光(660nm)波段的敏感度提升了将近10%,因此在这些波段下的信号也更强。
灵敏度的大幅提高,也能让客户进而优化功率预算,通过减小LED驱动电流来延长应用的电池续航时间,特别是与高亮度的单绿光发射器,比如CT DBLP32.12结合使用时,由于LED产品亮度以及PD端灵敏度的大幅增加,心率监测应用系统的整体效率都将进一步提升。
作者: 艾迈斯欧司朗,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40271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