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el MCU 2006厦门研讨会总结
上周参加了Atmel MCU 厦门研讨会(2006/12/14~2006/12/15),现在简单写个总结
主要的内容都是介绍Atmel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这次Atmel力推的产品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一个是低功耗,Atmel开发了picoPower技术用于MCU功耗降低,这项技术将逐步应用在各个产品线上。
另一个是高集成度,新器件都集成了尽可能多的外部设备,这种集成也得利于器件功耗的降低。更多的外设集成降低了PCB的空间占用和布线难度。
picoPower技术号称使用了一个0电流的32kHz振荡器,听起来有点夸张,不过既然Atmel敢这么说,至少这个振荡器的耗电已经降低到多数仪表不能检测到的地步了。
Atmel主要介绍了以AVR核心为基础的几个产品,包括ATTiny26,CAN总线控制器,马达控制器,以及即将上市的AVR32。
AVR32使用了AVR固有的单周期指令技术,同时增加了单周期多指令的操作(类似DSP?),这些都极大提升了MCU的性能,Atmel号称理论上AVR32能达到ARM性能的9.5倍,如果价格上不是太昂贵,这款MCU将是ARM系列的强力竞争对手。
同时Atmel也没有停止对传统产品线包括51,ARM系列的开发,新的技术也不断的被应用到这些已经长期广泛使用的器件上。Atmel的51产品内置了硬件乘法和除法单元,拥有PWM输出口等特性。
Atmel ARM芯片采用了.18微米制造工艺,内置了25纳秒的在片Flash,还增加了“紧密耦合记忆体”技术,这些都有效降低了存储器访问时间。不但如此,新增的DMA功能更进一步降低了存储器访问占据的CPU周期,给用户留下了更多的操作时间。
除了MCU产品外,Atmel也对包括串行Flash和FPGA做了介绍,Atmel是做Flash的行家,其名称Atmel中的m代表memory即存储器,而l则代表logic,从一开始,Atmel的定位就已经十分明确了。
Atmel合作厂家,IAR的代理也参加了会议,简单介绍了IAR编译器的特点和基本的使用,AVR芯片就是Atmel和IAR合作的产物,比起传统的51,AVR更适合C编程。
会上有来自法国,瑞典,香港等地的工程师,以及来自国内Atmel代理和合作厂商的工程师做讲演,并且在现场回答了一些问题。可惜我都不是很清楚:P
这次研讨会是由Atmel代理,TLG Electronics Ltd.承办,会议地点是厦门宝龙大酒店(据说刚升5星不久)。
研讨会提供了会议内容和一些资料的光盘,有500M左右,我会在ednchina的ftp正常之后上传共享。
本来想发几个会议的照片,不过上传太慢了,算了。。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