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博客大赛】电池采样模块化的设计(iMiEV)

2014-12-13 20:47 1297 10 10 分类: 汽车电子 文集: 汽车电子
0

这些信息的来源,主要是依靠BenjaminNelson上传到Youtube上面的《Flooded Mitsubishi i-MiEV: Cracking open the battery pack》和《Flooded i-Miev: A Close Look at a BMS Board》,拆了之后的处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三菱的模块化设计是非常彻底的,而为了这种设计理念,就需要分布式的电池管理系统架构。

0

电池的模块是按4/8串个设计的,在电池上部嵌入式的设计一个测量模块子单元。如下图所示,头尾的20个模块,都是这么连接的,主单元带一个接线板。

0

中间的两个小突起,是按照下面的单元设计的。

0

端盖取下来是这样的,在电池上放置采样片的的接口,通过螺丝来紧固。

0

 

细节上是这样的,通过一块小的板子连接处理后,点胶和主板连接,通过熔丝来连接采样线。用硬板来连接采样段和电池的最大弱点在于震动和冲击,这里采取折中的点胶连接处理,相当于一种另类的柔性连接。

0

BMS全貌

0

8路电压采样,因为这种连接,使得整个电路板的连接和布置非常怪异。

温度采样的布置,是在端盖的附近,也是采用板贴的办法来解决的。我对于不直接采集电池温度的做法,还是采取保守的态度,主要还是其电机额定和峰值功率都有限的原因。

0

测量芯片是6802,其实ASIC不是那么重要,我在查阅一些ASIC的发展Roadmap,对测温、测压和备份电压的芯片做个综述。

小结:

1)三菱是最早做电动汽车的,能这么设计,思路上很不错的。根据现有的资料,Outerlander的模组设计应该是换了柔性板。

2)方壳电池做纯电动真是很辛苦的,最近的电池参数经过同事的帮忙,基本可以整理完工了,分析下来,硬壳在能量型电池领域,处于很大的劣势

3)对于采样线的布置,在整理完大致的硬壳(I3、IMIEV)、软包(LEAF、Fluence)和Tesla以后,我需要和同事对采样线的硬短路、软短路、阻性短路,以及其他中度的危害,进行基本的分析。熔丝的布置,在板上居多,但是线束之间的短路咋办呢?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梳理

4)日本的设计,成本和可制造性真是很重要的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10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