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里讨论了充电系统中Reverse Energy的内容,我个人以为目前这个阶段将电动汽车纳入智能电网进行充电管控是可以的,但是反向能流调控商不可行,主要的原因还是电池寿命的事情,这个事情虽然充电的人在管,但确实是管电池的人买单。
我这里引用一些数据,介绍这个实验和数据,INL花了240万美金做的实验。
实验方法
1) 4辆LEAF的车辆,用对比的方法(2辆交流充电、2辆直流充电),对运行的线路、开车方法进行控制
2)每1万英里拿下来进行1/3C的电池容量测试
3)用两个电池包在实验室对比测试
路线情况
电池损耗
第一栏是电池损耗,我把这个数据进行转换和处理一下
个人的分析
基本来看,中短期(0~2万英里)来看,区别不大。结合这一段情况是在10月份~3月份开始做的,所以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引起的寿命折损不大。
2~4万英里,由于在4月份到10月份的直流充电(40degC)甚至是交流充电(35~38degC),引起的充电温度的上升对于容量的衰减起到直接的作用。
充电温度的控制,对于LEAF而言无能为力的,一共就放了四个温度点,而且离电池本体又差的很远。
注:此数据应该是从实验室测来的
电流统计的数据
这个图右边显示的电流频次统计还是比较清楚的,放电的过程电流虽大,有些是可控的.左边显示的不同月份的每英里的电池耗能情况(0.2~0.25Kwh),和我们的预期是比较一致的。
小结:
1)工作温度对于电池寿命影响很大,特别是充电的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2)电流的入和出,对电池的寿命影响还是很大的,短期内反向能流实验实验储备一下就行,车厂不会愿意这么干的
3)把车纳入能源互联网还需要5~10年,电动汽车本身还需要站稳脚跟
参考文件:
DC Fast Charge Effects on Battery Life and Performance Study – 50,000 Mile Update
用户1675150 2015-4-23 09:50
用户593939 2015-4-20 22:34
朱玉龙 2015-4-17 12:10
jafck_561628120 2015-4-16 20:17
用户1174967 2015-4-16 10:38
用户1655008 2015-4-16 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