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华 评《减不减库存》
编者按:受《商界评论》刘登老师的邀请,我对以下案例做了评论,大家可以先看这个案例,然后下面是我写的评论。
程晓华
生产部要减库存,降成本;销售部要增库存,促营销。大家都有理,老板怎么办?
减不减库存
案例提供:梁飞,深圳金海湾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
为了增减库存的问题,这已经不知道是一个月里开的第几个会了。
一如既往的争吵、没有结果。争吵的焦点,就是库存到底应该增加,还是减少。以往,当销售部要求增加库存的时候,公司就增加库存;当生产部要求减少库存的时候,公司就减少库存。而作为老板的李威,一直没有想好,公司的库存应该定在一个什么样的比例才算合适?
李威是天山音响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公司总经理。经过二十年发展,从一家小企业成为国内知名音响企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公司从外部企业引进了一批研发、营销、生产方面的精英人物。营销副总张云飞和生产副总唐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以这么说,公司在三年内营业额翻了两番,如果没有张、唐二人,是不可能完成的。
可是在库存问题上,两个人的矛盾,也是不可调和的。
两边都有理
正所谓“屁股指挥脑袋”,张云飞负责销售部门,当然是希望扩大库存,无论客户要什么货,都能马上交货,无形中就比竞争对手多了竞争优势;而唐冲负责生产部门,必然关注库存量的增加,他多年来一直坚持“零库存”生产理念,和销售部冲突强烈,简直没有可以调和的余地。时间一长,矛盾越来越突出。
李威自己也很苦恼,这么多年过来了,还真没想过库存要不要控制,控制到多少量的问题。但问题摆到桌面来了,肯定是要做出决策的。面对张、唐这样的强势人物,打“马虎眼”、“和稀泥”必定会寒了二人的心。
其实,唐冲早就向李威诉过苦了。
“现在公司每月增加几百万的库存,我看着心急啊。”唐冲诉苦道,“张总想增加公司销售额的心情我能理解,可真的要增加库存才能解决问题吗?原来公司的交期是要25天,经过这两年工艺改进,引进了两条新设备线,如果不是特别大的订单,我们交期从来不会大于20天的,这已经是在同行业里的最高水平了。我相信这一点,在与其他同行竞争的时候,就已经是最大的竞争优势了。”唐冲又说,“像丰田、联想、戴尔、海尔等大公司,他们都已经做到了零库存。我们公司相对较小,零库存目前还做不到,但减少库存、增加现金流通速度,还是能做到的。”
唐冲所说,正与李威前不久在一次总裁培训班上听到的生产指导思想不谋而合,而且他觉得也颇有道理。的确,现在公司的库存数量也太大了,几乎是前三年的几倍了。
要不,跟张云飞商量一下,把库存降下来?
正思考着,会议室门响了,李威一听,就知道张云飞来了。
他当然是冲库存的事来的,李威让他开门见山。
“唐总的谨慎态度肯定是好的,也是为了公司着想,为了降低公司风险,这点我很赞同。”张云飞的态度还是不错,“不过,唐总一直是负责生产方面,他对销售这一块不太了解啊。”
“怎么说?”李威有点好奇了。
“其实我要求公司增加的库存,根本就不存在着什么风险!”张云飞说,“难道您没注意到,增加的库存其实主要是六七个品种,而我们销售部门做过市场调研,这几个品种目前是供不应求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会成为死库存的可能性啊。”
李威问了句:“唐总也说了,自从公司提高了生产工艺,我们绝对可以在20天内交货。他看了同行几个大公司的交期时间,一般来说都要25天以上。也就是说,基本上不存在因为没有库存而影响销售的情况。”
张云飞的脸一下子苦了起来:“唐总对市场情况不了解啊,因为没有库存而影响销售的情况,他根本就不知道。我们销售员已经反映过很多次了,现在很多室外表演的,对交期要求一般是一个星期以内,人家一听要20天,根本就不理了,直接向别的有存货的厂家订货。这个亏我们可是吃得多了!”
“不过我的们库存也的确不少,现在的库存是三年前的几倍了。”李威提出自己的疑问。
“李总,话可不能这么算。”张云飞说,“没有这么多库存,销售额是怎么做上来的?这些库存都是畅销货,都是能直接变成钱的。只要查一下我们的库存周转率就可以看到,虽然库存增加了,但库存周转率也提高了,这就说明,这些库存是能创造效益的。现在的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不进则退,我们必须牢牢地占领住市场,把其他竞争对手挤出去,才能在这个行业里占有一席之地!”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我再想想吧。”李威的脑子又混沌了,他不想在这种混沌状态下做出决策。
从财务和考核的角度来考虑
李威想了一会儿,决定去找一个重要的人。他马上站起身来,向着财务部走去。
财务部一直是由向天业当家,做过几家外企的财务总监。在他的操持下,财务部这几年的工作一直有声有色,财务分析、财务报告一直做得很好,在很多重大决策上,他能提供很多中立的意见。
转眼间,李威就坐在了向天业的办公桌前。
“其实他们双方都有道理,不能说谁对谁错。不过,李总,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向天业说。
“什么问题?”李威想不出自己忽略了什么。
“考核问题。”向天业说,“其实两人是没有直接冲突的,增加库存对唐总来说还有个好处,就是避免销售部的人老是跟在他屁股后面催货。但是,我们在年初设计考核方案的时候,就直接制造矛盾了:我们要考核唐总的库存周转率。”
“考核库存周转率怎么了?”李威还是没听明白,“库存周转率不是在一直上升吗?”
“关键是我们年初给唐总的考核指标有点高了,而且,这个考核权重占了20%!如果完不成,对唐总年终奖的影响太大了。”向天业分析道,“如果还是按照前年的库存情况,以唐总的能力,他还是能完成这个考核指标的。但自从去年底以来,张总强力要求增加库存,这就给了唐总很大的压力了。我看了一下前几个月的财务指标,再这样下去,唐总几个跟库存有关的指标都不一定能够完成。”
李威恍然大悟,“我回头就跟人力资源部那边商量一下,动态调整库存周转率考核,那不就成了?”
“对于唐总那边的问题是可以解决了,张总不是一直信誓旦旦说消化这个库存没问题吗?我们可以直接把这个库存指标也作为张总的考核指标。”向天业说。
“有道理。”李威笑了起来,“那问题就解决了?”他顿时感到一身轻松。
“没这么简单。”向天业又说,“张总跟唐总的冲突问题是解决了,但库存问题本身并没有解决。我们还是要定一个库存指标出来,把公司的库存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量上。”
“你认为我们的库存应该如何控制呢?”李威问道,他知道向天业必有答案。
“如果从财务角度来看,我建议我们拥有一个稳健的财务体系。”向天业打开电脑上一个图表,展示给李威:“李总您看,我们的库存增加,销售额增加,这是事实。但我们要看到,库存的增加速度比销售的增加速度快多了,这些库存放着都是钱哪,公司现金流已经受到极大的影响。再说,这些型号的音响现在是受欢迎,但音响器材功能及外观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很快。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如果我们的存货不流行了,直接就是一堆废铁,打折出售也未必会有人要!我们只能算是中型企业,这个风险承担不起的。”
李威一下子又沉默了。现在看来,库存增加的现象必须得到改变,问题是,具体要怎么操作呢?
什么是安全库存
李威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一位专家来解决。
两个小时后,李威出现在一家咖啡馆内,坐他对面的,是有名的咨询专家郑通。
两年前,郑通带队为天山音响做战略咨询,帮助公司取得很大的发展,两家合作一直非常愉快。
此刻,郑通正仔细看着李威带过来的销售、生产、研发、财务等报表。郑通把所有的报表看了三四次,抬起头来很坚定的说:“这个库存还是得减,这样才能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那你还是赞同生产部唐总的意见了?”李威问道。
“也不全是。”郑通摇了摇头,“减库存要得法。像唐总那样一味追求低库存,在你们这个行业,的确会给销售带来很大压力。”
“愿闻其详!”李威知道郑通不是一个和稀泥的人,他的意见,必定不是唐、张二人意见的折衷,往往视野更开阔。
“从报表上来说,有短期、长期两种策略。”郑通分析道,“从短期来看,仓库里现在还有好几百万积压两年以上的库存,马上清掉,要么低价出售,低于成本也无所谓;要么拆了重新组装新款的音响。这样做,从账面上看是亏了,但实际上是赚了。”
李威点点头。这个道理一说他便能想明白,积压的库存,账面上值不少钱,其实只是一堆死物,再过一两年就只能卖废铁了。但如果现在痛下决心,把积压库存给清理掉,将其换成现金流通起来,对公司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从长期来看,公司其实缺少一个有效的库存管理模式,我简要说一下安全库存的问题吧。”
“首先,销售部要做出一个可靠的市场需求预测。张总要求提高某类产品的库存,不能他说多少便是多少,他得拿出数据来。”
“其次,生产部必须对产品的种类和交期有充分的了解,这一点,唐总和张总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只有双方沟通好,才能避免搞销售的不关注生产状况、管生产的不了解市场销路。”
“再次,对张总、唐总提出的库存结构,财务要做财务分析,对持货成本、缺货成本进行充分了解,做出合理的评价。如果确实持有成本过高的,那库存便得削减。销售提出库存、生产补充数据、财务确认库存,这样三方确定下来的,才是比较合理的安全库存。到时候,公司的库存要不要减,就一目了然了。”
“最后,研发部也要参与进来。在每推出一个新产品之前,必须把之前的产品尤其是性能相近产品的库存给降下来,这样才不会造成冲击,不会产生商品积压或降价方面的损失。”
郑通又对每一个要点解释了一番,说了一个小时,李威终于能放下心中的那块大石头了。他端起手上的咖啡,喝了一大口,说:“这是我喝过的有史以来最好喝的咖啡了!”
【编辑 刘 登】
E-mail:ld@chinacbr.com
评《减不减库存》
程晓华
2012-4-16
减不减库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是大多数制造业经常看到的“正常”现象。
大多数情况下,做销售的都喜欢库存,因为这样他们的日子会过的比较舒服,不太需要担心因为缺货而丢单。这可以理解,尽管不可以接受。另外,案例中提到,库存周转率的考核是放在负责生产的唐总身上,这也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因为通常搞生产的人,也喜欢库存,正如案例中所讲,有库存可以“避免销售部的人老是跟在他屁股后面催货”。一般公司的库存周转率的负责人是供应链总监、副总裁,而不是生产部负责人,当然,库存周转率最终的负责人肯定是公司的老总,也就是本案例中的李总。
负责生产的唐总看起来是明白一些关于库存的道理,尽管他的认识也是非常的肤浅 – 这世界上其实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零库存”,丰田、联想、戴尔、海尔等企业也从来没有做到过零库存,只有相对合理的库存,而根本就不存在所谓零库存。盲目地追求所谓的零库存,企业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可能也是负责销售的张总对唐总有意见的原因 – 估计是吃过唐总的亏,所谓一着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案例中并没有提到另外一个重要的指标,OTD-及时交货率。正常情况下,考核生产或者供应链管理的第一个指标就应该是OTD。没有OTD,空谈库存或者库存周转率是毫无意义的,因为道理很简单,及时交货率与库存周转率是对立统一的 – 如果你不能及时出货,你的库存肯定降不下来,回过头来,如果你没有合适的库存策略,你一定不能保证及时出货。本案例并没有提到这些数据,负责销售的张总也只是说了一些因为库存而丢单的可能性,如此而已,所以张总跟唐总的争论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 – 没有数据的争论就是扯淡。
案例中提到产品(音响)的交期原先是25天,现在经过工艺改进,变成了20天,这个似乎不是很清楚 – 这仅仅是生产的周期,还是包括了原材料的采购周期?如果仅仅是生产的交期,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 做什么产品还需要20多天? 组装一架飞机也不过几个周的时间,更何况是音响产品?特种音响?不得而知,但20天生产周期肯定是说不过去。但如果这个20天还包括采购周期,这就更加不合理了,一般电子物料的采购周期,随随便便的一个电容、电阻,也至少几个周的采购提前期,更不用说那些电路板、半导体器件了。所以,这个所谓的20天的交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没有道理的。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让生产副总背负库存周转率的指标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 – 库存不仅仅是指成品库存,而且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库存等等,而所有的库存都存在一个策略问题 – 如果你有合理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库存策略,你只是组装生产的话,你怎么还需要20天呢?!而唐总认为,“在行业里面是如果不是特别大的订单,我们交期从来不会大于20天的,这已经是在同行业里的最高水平了。我相信这一点,在与其他同行竞争的时候,就已经是最大的竞争优势了。”,这个也可能是唐总的猜测而已 – 负责销售的张总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满足,当然也没有反驳 – 这个20天的交期到底是否可以接受?
案例中,李总说我们“现在的库存是三年前的几倍了”,这个话很不科学。而看起来负责销售的张总反而比较明白,“虽然库存增加了,但库存周转率也提高了”,这话说的有水平 – 库存的多少是相对销售而言的,通常情况下,销售越大,库存可能越高。但这个案例的问题就在这里 – 财务的向总又说“库存的增加速度比销售的增加速度快多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随着销售的增加,库存在增加,但库存周转率,做为一个系数来讲,应该是下降才对,而不可能是像销售的张总说的,库存周转率还在提高。这是这个案例自相矛盾的地方,或者说这里面的张总、李总、唐总、向总都没有真正地掌握实际数据,大家都是在瞎猜测。
关于李总跟财务的向总的谈话,那更是无稽之谈了!- “关键是我们年初给唐总的考核指标有点高了,而且,这个考核权重占了20%!如果完不成,对唐总年终奖的影响太大了。”向天业分析道,“如果还是按照前年的库存情况,以唐总的能力,他还是能完成这个考核指标的。但自从去年底以来,张总强力要求增加库存,这就给了唐总很大的压力了。我看了一下前几个月的财务指标,再这样下去,唐总几个跟库存有关的指标都不一定能够完成。” – 第一, 前面提过,库存周转率不能光考核负责生产的张总,而应该是整个公司的指标;第二, 库存周转率占20%的权重其实并不是很高,30、40也不过分;第三,张总要增加库存,唐总完全可以不去管他!我负责生产、供应链,我只要保证你达到一定的及时交货率,譬如99%,你个做销售的,你有什么权利干涉我的库存有多少?!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但向总提到,用库存来考核销售的张总,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永远不要指望搞销售的来帮你降低库存 – 用库存持有成本去考核销售,至少做为销售考核指标的一部分,这是必须的。
从李总跟那个所谓的顾问的谈话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个所谓的专家也纯粹是个半吊子 !他说的有道理的地方是,你的死库存必须及时清理,否则将来就是一堆废铁,这个是绝对正确的;至于专家提到的张总与唐总要加强沟通,这也是对的,沟通无限嘛,这都是废话。但他提到让张总搞出一个所谓的“可靠的市场需求预测“,这就是扯淡了!如果张总真有那个本事,他也就不需要担心唐总的库存问题了 – 预测”可靠“,库存就”可靠“,而库存“可靠”,你怎么还会有死库存呢?!显而易见的胡说八道嘛!道理很简单,如同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零库存”一样,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可靠的预测”。如同富士康的郭台铭先生讲的“天才只有天上有”一样,这地上怎么可能有“天才”呢?!而没有天才,也就没有所谓的可靠的预测。
至于“专家”讲的所谓的合理的安全库存,那就更是瞎扯了 – 安全库存从来就是不安全的! 这世界上压根儿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安全“的”库存“。需求与供应链管理,玩的就是风险,如果一个安全库存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话,那搞供应链的人岂不是就都失业了?!衡量库存水平的高低,其实很简单,OTD-及时交货率,ITO-库存周转率,E & O,呆滞库存的比例,如此而已。至于说如何设立合理的库存策略,这个就要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但判断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产品的订单行为,结合供应商的及时交货率、供应的灵活度等等,才可能设置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库存策略,而且这个库存策略是动态的,并非一成不变。案例里面的专家很明显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是个无知者,至于李总,他的无知则是很正常的,企业家嘛,无知无畏,才能成就事业 – 但很明显,在供应链这个问题上,李总是被骗了。
作者 程晓华 先生,《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 中国物资出版社、《CMO-首席物料官》- 网路职场小说作者,自95年开始,一直在大宇重工、IBM、Flextronics等外企制造业从事集成供应链管理与库存控制工作,15年工厂工作经验,4年管理咨询与培训经历。邮件:johnchengbj@chengito.com MSN: johnchengbj@live.cn 博客: www.chengito.com
ok-lee_280086119 2012-7-7 15:46
用户927040 2012-6-21 12:17
用户1438608 2012-6-15 10:50
thanks
用户1438608 2012-6-15 10:50
用户734450 2012-6-14 21:31
用户975388 2012-6-14 12:59
用户975388 2012-6-14 12:58
但是那个专家提到说,研发人员参与进来。我拍手称赞了。。。
用户975388 2012-6-14 12:57
用户1642769 2012-6-14 09:48
用户945920 2011-7-21 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