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4日,真人电影版的《变形金刚》将在美国首映。如果说这个电影是锅水,可以说是熬了太久的一锅水了,似乎所有人都在等着揭开锅盖儿的这一天。但电影的放映,似乎只是说明这水做得了,而接下来商人们要在这水里下些什么料,最终将煲成什么样的一锅汤——好戏似乎刚刚开始。
我们可以想见,美国人凭借其主体文化的优势,以及纯熟的商业运作手段,将使这个似乎已经有些过气的概念来一次全球化的大流行。我想这次流行,感染的将不仅仅是那些铁杆的“变迷”,连我这种只算赶上了80年代变形金刚流行的尾巴、对此谈不上很感冒的人,都有想法在这次风潮中时尚一把。如果能激发起那些新锐“粉丝”的能量,这场面确实是值得一观的。
在消费电子产品日益时尚化的今天,消费电子厂商确实不应该不注意到这种风潮下潜在的商业价值。一种比较直接的做法就是,将一种电子功能,比如耳机、音箱、电话、手机等物品换上变形金刚的壳儿,赚一把。当然,你要给变形金刚的东家交一笔不菲的授权费用。这也难免,因为消费者购买了这种产品,与其说是在消费“电子”,不如说是在消费“文化”。
那么,是不是能有一种方法,能够让消费电子产品的开发者超越变形的“形”,而在产品中体现出“变形”的精神实质呢?消费者感兴趣的,究竟是变形金刚中那些机器战士具体的形象,还是自由地将任何一种机器变来变去的概念本身呢?我认为是后者。并且认为,这也许将是今后消费电子产品设计的一个新思路。
过去十年中,消费电子设计的一个核心的思路就是“集成”,就是在一个盒子里面集成越来越多的东西。手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反过来说,这种趋势发展到一种极至,有时候反而使这个东西什么都有,但什么都不是。比如手机能照相,像素能增加,但永远是上不了相机的台面。
消费电子的功能,能不能按照消费者的想象和需要去组合与变形呢?并且变形后都透着一种“专业”气?就象是“霸天虎”们展开了是霸道的机器战士,收起来就是最出色的飞行器。
大概两年多前,在和ARM中国区总裁谭军博士闲聊时,他就谈到了他的手机理想:一个子母机的概念,子机轻巧,满足基本通信功能,方便携带;而一旦将其接驳到母机上,它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商务智能手机。这样,子机在口袋里,母机在公文包里,随需而变,是不是很方便?
我想这只是是很简单的变形的例子,而消费电子上的想象空间太大了。不如大家先去看看《变形金刚》的电影,受受启发:)
用户110493 2007-10-15 22:47
学习这是怎么样开始的啊
可以说一下吗?
我只是爱好这而已
有什么好的可以说一下吗
用户1053025 2007-7-4 13:33
据报道变形金刚的电影在美国非常成功,我倒是急不可待想要看看真人怎么演变形金刚。
在商业运作方面,电影也好、电子也好、媒体也好、网站也好,我们都是二手贩子,follow美国人的创意,然后投以本土特色。
但是这个二手也有讲求的,不是每个人都明白的了,有时,这甚至不是能培训出来的技巧,而是与生具来的本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