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进行基于FPGA的TDC设计时对HIT路径进行管理

2024-4-20 13:19 845 6 6 分类: FPGA/CPLD 文集: TDC

在进行基于FPGA的TDC设计时对HIT路径进行管理


概述

        HIT用于描述TDC的输入,即TDC用于记录每次“撞击”的时间信息。至于HIT路径管理,在Single Edge模式的时候TDC并不需要关心,因为这种模式下TDC并不需要关注HIT在TDC外部的物理走线(如PCB走线)、逻辑里布线路径。而在双沿以及多沿模式下HIT的路径必须得到管理,特别是在高端FPGA中实现TDC功能的情况下。

Multi-Edges Issues

        这里只讨论HIT路径的issue。调试基于FPGA的TDC过程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通道到多通道。“路径issue”是在测试双沿以及HIT源可选的情况下出现的,所谓HIT源可选,是指给TDC提供两个输入来源,通过一个多路选择器来控制选择。这里解释下单沿和多沿的本质区别,即单沿模式HIT只有一条路径进入TDC的Delay Line,而多沿是有多个路径同时进入Delay Line。这个issue的本质是当有多条路径时,由于路径的不同导致了TDC各个节点“捕获”HIT不同步而产生了DNL问题。这个路径上的问题其实是由于多路选择器造成的,后面会给出原因,这里首先说明为何需要提供多个HIT源。这些源中只有一个是我们需要测量的HIT,而另外一个是PLL模拟产生的HIT,需要这么一个模拟的HIT是因为TDC模块里的直方图和查找表需要进行初始化,而PLL模拟的HIT可以使TDC上电快速地初始化。图1是单沿下单个FPGA内7个TDC通道测量得到的DNL,结果非常理想。

图1:编译后单沿DNL测试结果

       如果将所有的TDC通道设置成双沿(通过Virtual JTAG控制设置,所有工程不需要重新编译,也即这时候并没有改变TDC结构,只是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DNL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这时候我们发现出现了非常严重的DNL问题。

图2:HIT路径未经管理时,TDC测得的DNL

        通过Chip Planner察看HIT进入delay line的路径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仔细看图3,fan in里直接包含了HIT,而图4的fan in看不到HIT,不过可以到多路选择器。所以这两个节点中HIT的路径在底层实现的时候路径根本不一样。经过设计修改,我们仔细管理HIT的输入到delay line的路径,编译以后的结果如图5所示,可以看到HIT到delay line的路径经过同一个点分发后分别“同时”到达(有点buffer的味道)。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保证HIT从FPGA外到FPGA内部逻辑走线,最后到达delay line的路径基本一致,如果没有类似图5所示的管理,那么Hit到达delay line的各点时间相差很大。这有点象电路设计中时钟管理一样,使用时钟buffer的目的就是要减小clock的skew。这里路径管理的目的就要尽可能减少各点之间的skew。

图3:HIT输入节点1处

图4:HIT输入节点2处

图5:进行HIT路径管理后的HIT到delay line的路径

图6:路径管理后各TDC通道测量到的DNL

        经过路径管理之后,再去测量各个TDC通道的DNL,测量结果如图6所示。可以看到大部分通道还是不理想,但是可以看到TDC通道4达到了要求。那么为何其他通道还未达到要求呢?通过深入delay line各个Hit输入节点处的ALM观察发现,在ALM内部的路径还需要进行管理。笔者发现达到要求通道4各个节点的路径非常一致,而其他节点路径在ALM内部并不一样,如表1所示。

表1:各个TDC通道HIT输入节点在ALM内部情况

TDC通道

Node 1

Node 2

Node 3

LCELL

0

DATAB

DATAF

DATAF

INST18

1

DATAC

DATAA

DATAD

INST19

2

DATAC

DATAA

DATAD

INST20

3

DATAC

DATAD

DATAA

INST21

4

DATAF

DATAF

DATAF

INST22

5

DATAC

DATAF

DATAF

INST23

Start

DATAC

DATAF

DATAF

INST24

        通过实验,修改其他通道使得各个节点路径一致后,可以达到类似通道4的效果。只是这种修改无法通过修改源文件或者添加约束来进行,只能通过Quartus II的软件的高级功能ECO来实现。后面会对ECOs手动修改设计有简单论述,至于更加复杂的修改,经过后续的实验后再总结。

作者: coyoo,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101085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6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