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除了智能硬件呼声很高,但是跌宕起伏以外,还有一种产品预见市场也非常巨大——医疗App。有很多专业人士指出目前这类产品容易对实际病情造成误导,影响实际的诊疗,建议大家慎重使用;而另一方面,结合医疗硬件的产品却又备受厂家的欢迎,趋之若鹜,众多大牌厂商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即将进行市场洗牌。如果大家很喜欢看科幻电影,就发现在未来(非末日类型的好的未来)机器人或者说AI可以很好的判断人类疾病情况并给出很专业很精准的治疗指导,可以取代日常医疗的需求, 但是现实中我们所有的医疗类App却回避这方面问题,估计是为了回避医疗事故,就好像厂家都喜欢做没什么用又吃不死人却死贵死贵的保健品一样!
一、现有App试用后感
此前我专门试用了一大批医疗类App,包括著名的春雨医生、家庭用药、掌上医生等等大量的App。大体分为:工具类、咨询类、管理类、还有莫名奇妙的打广告的。
工具类就相当于字典,类似于:本草纲目、验方大全……,这一类App看起来很专业其实没什么用,这就好像我们去饭店点菜,菜谱很多就不知道吃什么。相似的病情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药方,对于非专业的普通人来讲,根本不知道如何辨别差异,这类型App就很鸡肋。
管理类的App往往是要结合硬件,比如血糖管家等,针对特殊人群、特殊需求行针对性的管理,能够跟踪分析体质变化,及时给出预警等。因此设计上除了检测要准确以外,针对使用者应该多使用直观的图表来表达,而不是一串数据,而且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和提示,因为这类产品是长年累月使用,不必要的提示会引起使用者的厌烦。但这类产品也是有局限性的,就是功能太单一,这也是西医发展的局限。西医不擅长综合考虑体质影响,例如高血压病人这顿吃的芹菜血压低了,下顿吃了南瓜有危险了,这对于血压计和血压管理类App是没办法区分并预警的,只能被动记录,所以说辅助作用很好,但是不能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昨晚看到微信上转发的一个美国医生发表的关于人类免疫系统的文章,说了几万字,详细解释免疫系统对抗疾病的优势,建议大家不要过多使用药物破坏免疫系统自身的功能……。我看了之后总结就是一句话——老祖宗讲的扶正以祛邪。所以,大家还是要重视中医药的优势。
最后说咨询类App,比如春雨医生、丁香园……,多有以下功能:疾病自诊断、网上相关内容搜索、医生在线诊断、挂号预约等等。
疾病自诊断是你知道自己感冒了,然后查询感冒症状所需要的治疗方法;搜索就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情况,类似于找度娘:我今天咳嗽有痰,什么情况,然后有相似的帖子别人回答的:楼主肺寒、肺热、尘肺、过敏、支气管炎、肺部细菌感染……;医生在线诊断就是把前面的网友回复变成医生回复:肺寒、肺热、尘肺、过敏、支气管炎、肺部细菌感染……,最后加一句——具体请到医院检查治疗,我在**医院**时上班;剩下的就是去挂号预约了。
这类App貌似比较专业,貌似比较全面,实际上比前两种更害人不浅。
先说个笑话,一个医务人员说不敢看病,看病是同学、化验是同学、拿药是同学、手术是同学……都是一帮子考试不及格临考磨*的人,怎么放心让他们看病?
因为信息不对等,医生不是面对面,信息了解很不全面,本来上医院都要看运气没有碰到不学无术的医生,很大可能会误诊,那么在App里面误诊的可能性会更大。而且App里面依赖的是类似于淘宝好评的评价体系,这实际上是拿看病做实验,看好了给个好评,没看好的人进医院了也没办法给不给评价了。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功能要么等要么交钱,交钱就能立刻答复,不交钱就要等医生啥时候有空回答两下。这和去医院有什么区别么?我曾试着问一个问题,上午发的晚上才等到回到,再追问一句就再没消息了。这是逼着用户花钱的节奏,那就和使用App就为了不用花钱去医院的本意不符了。
尤其是自诊断和网上搜索的功能,前者需要用户本身就具备很好的医疗知识,这岂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用户诊断错了,用户自己负责。而后者,只会给用户造成更大的困扰,就像我前面举例,咳嗽有很多原因,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网友根本无法判断提问的人到底是什么病,看得眼睛都花了也不知道怎么选择,最后还是只能去医院。
所以,综上所述,唯一很实用的就只有网上预约挂号功能了。
二、怎么才算是智能医疗类App?
要专业!这是来自于冯大辉先生(丁香园CTO)的看法,我认可这个观点,但是不认可他的使用场景的说法。App只能作为一个专业产品对普通用户使用,医生是绝对不可以使用的,没有哪个医院会允许医生或者药师使用App来指导自己的用药,只能是参考自己内部或者国家级的数据库。
那么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个App的作用就是为了质疑医生,来指导自己用药和看病。否则我要这个App做什么?所谓App不能给出诊断,要去医院诊断这个设定,其实也是不客观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去药店随便买点药,接受药师的建议,同样不安全;在医院等医生诊断,3分钟的时间慌慌张张想到哪些开哪些,或者有医药代表存在,也使得处方同样不安全,我们迫切需要一个App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功能一:专人专项
首先就必须把家庭中每个人的状态分开,记录每个人的体质和用药,不光是形成病历,为了看病时候的方便,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分析病情和药物安全。
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5岁的孩子和5个月的孩子用药均不相同,有的药物怀孕了禁用,而其余时间可用,那么依据是什么?就是每个人的体质。所以首先就必须要将家庭中每个人分开记录。必要的时候也要和别的检测设备,例如血压仪血糖仪通讯。
当然这里面要易操作,可共享,云同步。
这个功能非常实用,不但可以分析跟踪体质变化、用药安全,还能方便医生诊断,直接出示给医生看,一目了然,减少医生询问时间。但这项功能很少有App实现。
功能二:药性分析
药性分析首先就需要对我们的药方进行毒性分析,这是一个必须的纠正手段,例如怀孕期间开了会导致流产的药物,或者开的药物有毒性反应,必须隔几个小时或者禁止混合使用,医生护士可能认不全,但是App能够准确判断。最常见的中药禁忌的乌头类药物,这是自己泡药酒至死案例中**最多的,如果中医师开了处方,用App一查就可以知道这类药物需要注意安全。从老百姓的角度说,最基本的药物相克得能实现。
医生有可能没了解全面病情,药师更不了解。这就导致很多时候服用药物会有害。例如病人有胃炎,但是看的是感冒,医生开了药中有胃炎禁止使用的,这些依靠内科医生或者药师很难判断出来,这就需要App根据体质分析提醒医生换药。甚至来说到菜市场买菜,高血压不适宜吃什么都应该可以方便提醒。
药性分析同样可以杜绝医生乱开药或者开贵的药,就像给男的开白凤丸,而扑热息痛非常便宜好用医院就是不开,很多药物老百姓不懂,那么用软件进行药性分析就可以判断有没有多开或者乱开。
这个功能可以说是App必须,而且是医院的病历等无法替代的。为了方便输入,可能要进行条形码扫描或者汉字识别等,减少使用者的操作。同时也可以集成用药提醒。当然,这个功能需要庞大的数据库支持和非常专业的药物知识,目前没有App实现Zero。
功能三:疾病诊断
皮肤上起了一个红疙瘩,会是什么问题?网上搜或者问医生都会有很多的答案,过敏、青春期、痤疮、皮肤炎……那么如何准确的自诊?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纠结到底软件能不能实现医生的工作?突然我意识到,问诊的工作软件完全可行。首先医生的标准从哪里来?学习来的,有书可循。医生怎么锁定病因的?排除法。医生归纳起来就是这两方面,而这些软件都可以实现。
比如腹痛,医生检查就会是哪里痛啊?手按一按,阵痛还是刺痛还是隐痛啊?最近吃了什么东西了吧,得出病因吃坏肚子了还是着凉了,剩下的就是要么辅助化验一下,要么就是直接开药急性肠炎。
软件同样可以。以人体模型为首先选择界面。
点击腹部->选择是腹部什么区域->选择疼痛类型->选择最近是否吃凉水、路边食品、海鲜或者受凉->给出急性肠炎药方和注意情况(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加减)。
看上面的步骤,其实软件是可以实现的,软件仅仅是无法做到医生的随机应变和自我成长,但是依靠完整的数据库和逻辑步骤,完全可以将日常的诊断实现。中医的诊断也同样可以实现,这样还能避免对阴阳等专业名词不了解造成的困惑。比如晚上是否盗汗、失眠、是否易抽筋、是否畏寒等等综合分析就可以给出是阴虚还是阳虚,虚到什么程度,是刚刚有症状还是马上人就要重病了,还是可以先一步了解,对于自我诊断就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这个功能是非常非常专业的,所以现在来说医生还是没有办法取代,但是对于小病或者大病预诊,或者医生辅助分析都很有帮助,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实现,但是现在Zero。
功能四:辅助检测需求建议
如果App诊断不出,或者需要辅助检测的时候,这就需要最后一个重要功能:检测建议!App无法给出准确病情但是可以准确告诉你是内科还是外科还是五官!还可以告诉你哪些检测是必须的,尿检、血常规……避免医生给你开一大堆莫名奇妙的检查。
我曾经因为食道不舒服去检查,在深圳龙岗人民医院(第九),坑死了,消化科一开始说去钡餐检查食道,喝钡餐就是喝水垢的感觉啊,差点噎死,检查后无异常;那再去检查胃镜吧,直接麻倒一上午,等我醒来检查报告上是浅表性胃炎,医生说这没什么正常现象,但是解释不了我为什么食道不舒服,然后建议我去看中医吧,我又跑到中医门诊,提笔就要给我开胃镜检查,我说查过了,没什么异常,那医生来一句:没什么异常我怎么给你看?!前前后后检查花了4、5百(不算请假),时间拖了3星期,最后毫无结果莫名其妙。
而后来我在一个药店里和中药师交流时,才知道原来就是胃炎->胃酸过多->胃酸反流导致食道灼烧感、呃逆。
其实对于专业的医生或者负责人的医生来说应该是很好判断的,而如果把App的数据库做的全一些,也是可以很好分析出来的,因为软件无所谓专业不专业,只有概率,根据匹配度得出八成符合某个病因,2成是另一个,做胃镜检查辅助检查就可以知道是8还是2,建议钡餐辅助检查,那么病人心里就有底了。
如果软件足够成熟或者医院同意,那么就可以省去医生检查等众多时间,就不是预约挂号,而是预约检查,手机付款直接到医院排队检查,检查完了再去医生那开药,一个步骤直接完成,岂不方便很多?医院也省事病人也省事。这个功能也非常实用,而且和功能三相辅相成,但是目前Zero。
三、总结
医疗App市场很大,但是做好不易,做一个实用又大家喜欢用的产品更不易,且做且珍惜。虽然智能软件不像智能硬件那样会有技术门槛,但是同样需要很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也需要长时间和用户的沟通与磨合。而奉劝进入这个行业准备捞钱的企业,踏踏实实做软件,别一开始就想着打广告啊,交钱啊什么的,软件不好用白花了钱反而更令人讨厌,不利于进一步发展,夭折可能性很大。现在的软件产品发展模式应该是普通用户、基本功能免费,对企业用户、专业功能收费。医疗类软件可以和医院在检查等费用上进行利益分配,而对于挂号、问询等功能应该减少或者免收费用,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使用人群。让用户心甘情愿去交钱,才是硬道理。
游戏就是走出了这样的道路,游戏不要钱,玩也不要钱,装备只要你有时间慢慢磨着升级也可以,如果你想要专业装备快速升级,那么交钱吧,这样大家都开心。杀毒软件也是同样的发展模式。医疗类App应该也要走出像这样的道路。
希望真正意义上的医疗App早日实现,科幻电影中的生活早日来到我们身边。
用户1454308 2015-1-30 09:08
忆轻狂 2015-1-28 23:42
自做自受 2015-1-28 16:37
用户1678053 2015-1-28 09:56
看看
用户1297079 2015-1-28 09:50
用户1170122 2015-1-28 08:59
用户1406868 2015-1-27 10:03
ts5init_233334504 2013-9-7 20:08
用户940424 2013-8-22 13:41
用户957046 2013-8-22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