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管理年会上,我听到一个主讲嘉宾笑话觉得很有意思。他说他常问前来应聘采购的求职者为什么要来应聘采购呢。年轻的求职者有时会牛逼烘烘的说“我口才好!“(台下大笑) 有经验的采购都知道,若单凭那少不更事的一嘴话,拼命地“唱”苦“唱”低价格……(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操作过程),最后是否能够采购到公司真正想要的东西还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某一方面钱花的少,有时候未必是件好事。就象吃饭时候舍不得吃点好的,省下钱准备干点别的事情的时候,“哗”的一声,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最重要的身体倒掉了。省下的钱还远不够贴医药费。当然这只是个笑话。
眼下经济萧条慢慢进入另一轮冬季,有专家预计,在未来3到5年内,大环境一点都不乐观。美国一、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分别增长0.4%、1.3%,比去年四季度3.1%相比,实为惨淡;全球通胀压力也难以Hold住。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日益突出,石油、粮食等这类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多数国家物价面临较大上涨压力。现在手里的一百块钱你还可以找到以前的那种实在感吗?另外,“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动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穿了欧美国家失业率让人堪忧的现状。政府债务风险继续积聚,让很多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超常规财政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风险从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转移……
国内稍微好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温州的情况大致可以反映些什么……
大环境的不确定反映出来的低迷,已经波及到各个行业。言归正传,电子产业要盈利,那么电子行业的成本管理成为关键!!不要每次采购人员好不容易买来东西放到你面前,你微笑地说完“辛苦了”之后还要加一句:我好象听说市场上还有比这个更便宜的报价,你再去瞧瞧。这种单纯的无止境低价位追求会让采购失去斗志和信任而心存畏惧(因为每次买来的东西都担心你会找到更底的,没有成就感可言)。
人人都在谈创新,放在成本管理上的创新会你想到了什么呢?今年的供应链管理年会上倒是给了我一些启发,希望这些的对采购的决策层有所启发,对我们普通的采购者来一次思想的梳理。
结合成本效益和竞争优势,才是成本观念的正道
观念的释放:“没有最底,只有更底” 的无底洞价格模式应该变变了!一端玩命地挤压成本,另外一端的质量便难以保证;单方面的极致投入,可能导致另外的数方投入加大(如某个方案中打算换一颗低价芯片,就算不谈采购和仓储的变动,那些售后服务、品牌影响力、研发团队设计经费、从新找合作伙伴……)。你有过追求成本效益的同时还兼顾竞争优势吗?作为买方,能否在成本链上与供方一起喝汤吃肉的魄力没?
管理模式的创新:定位好产品后,就在整条价值链成本设计上来创新,全球化运营成本评估的创新。换了一块价格底一百块的电阻屏,成本大幅下降,却没料到大的电容屏已经难不住它的步伐了。
技术、设备与工艺的创新:优化生产工艺、升级工程设备能力、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关键部品、材料的开发与创新:新型元器件、模块的设计开发、新材料应用、精密模具与部件的设计等。
2011年中国采购关注点:
人工费上涨是今年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我们的普工并不排在最底。所以目前很多沿海城市,无奈地选择西进(如前不久TI就把中国总部搬到成都去了)。前些时候深圳富士康也有举家进军内地的传闻,市领导又是安抚又是给政策,才让富士康发话:“深圳是富士康的根,是郭台铭的发家之地,富士康不会离开深圳”。话虽这么是说,但人力成本的高昂,富士康已经陆陆续续在内地悄然布局了很多工厂。难怪市长许勤也只能够对富士康提出期望:“希望富士康把管理总部、运营总部、研发总部、财务总部放在深圳,在深圳的发展按总部经济的形态来做大做强。”同时,沿海地区招工难。国内高通涨和电价的显著上升;人民币升值;国家节能减排;供应商的资金链都是挑战。
原材料成本上升VS增殖
针对当前面临的各种困难,现任LG电子亚太地区国际采购部总经理(也是采购经理人俱乐部同盟主席)提出了他的对策。采购的任务:整合和杠杆采购、整体性采购策略以及年度执行方案、供应商合理化分级、开发西部供应商、开发东南亚的供应商、高原材料比例,低附加值;供应商-推进有效的改进项目:精益(Lean)&六西格玛(Six Sigma)制造、二阶供应商管理、降低品质成本、自动化; 共同协作:与等级A(优质)供应商建立合伙关系、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法(VA&VE)、设计阶段时采购早期介入EMI(Early Manuf Involvement)。这三个大转盘一协调转动,思路就源源不断地出来了。
大环境已经入冬,供应链的思路转一转,路子总是有的,特别在中国!!!~
用户906320 2011-12-28 17:45
用户908759 2011-12-7 09:54
用户830599 2011-11-25 16:18
用户834610 2011-11-22 02:03
用户902386 2011-11-19 12:11
用户849247 2011-11-16 09:14
今年的情况确实,一方面采购cost down,另一方面还要保证质量,在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很难。
用户1230598 2011-11-14 12:48
用户1657652 2011-11-14 11:40
用户950805 2011-11-14 10:55
zhoulin_429300892 2011-11-14 10:45